望海潮(2)

2022-08-24 05:40: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海潮(2)》,欢迎阅读!
海潮
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会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 编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 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 ,即能歌柳词”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南宋罗打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 从此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经济的繁荣。 问题探究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铺叙: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 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 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L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