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职哲学与人生中期测试题(附答案)[1]》,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考试题
姓名 学号
一、单选题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C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C )。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 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 生的启示是( C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A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A )
A、 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B )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1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A )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B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也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B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14、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 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B )
A、比较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 D、类比法 16、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 )
A、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7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