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制度体现》,欢迎阅读!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制度体现
近现代以来各国工业化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则日益严峻,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平衡好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问题急需改善和解决的巨大压力下,加快了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也在环境保护制度上有着相应的体现。
一、保护优先原则
所谓保护优先原则,即指在处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时应确立生态环境优先的法律地位。我国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制度体现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规划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以及生态补偿制度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有助于环境法目的的实现。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之前,通过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的充分调查,科学地分析^p 、预测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相应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以达到预防因建设项目的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更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或损害的目的。这一制度有利于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落实,起到了事先预防环境污染发生的作用,属于预见性环境制度的范畴。
为了能够在实践中更加全面有效地改善环境问题、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应当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将法规和政策纳入到该项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内,更有助于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贯彻和实施。
(二)环境规划制度
环境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制定环境规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对可能给环境带来影响的活动作出合理安排,保证各项活动都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对环境规划进行评估时,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环境规划制度无不充分体现着保护优先原则,它是一项可以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经
第 1 页 共 3 页
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出现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还能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的贯彻和落实上,环境规划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预防为主原则
所谓预防为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简称。是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效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并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已经产生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我国预防为主原则的制度体现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等。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如前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体现了我国环境法中的保护优先原则,更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事先预防环境污染,切实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也符合预防为主的保护原则。
(二)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三)清洁生产制度
清洁生产制度,是指有关清洁生产的目的、任务、使用范围、具体内容、推行实施、评价方法、鼓勵措施和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称。清洁生产制度把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三、公众参与原则
所谓公众参与原则,是明确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并保障公众行使这种权利的基本原则。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保持清洁、舒适、优美的环境,既是人们的愿望,也符合公众的利益。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公众参与原则主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予以落实。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6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