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贵悟 心若空灵

2023-01-16 03:5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养生贵悟 心若空灵》,欢迎阅读!
空灵,养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养生贵悟 心若空灵

作者:汪宝树

来源:《科学养生》2009年第07

最近,央视10人物栏目对我国中医名家谢子衡老先生作了一次访谈,节目最后主持人请谢老谈一下养生秘诀。时年93岁的谢老意味深长地说,我没什么秘诀,我的人生观就如同大雁过河。意思是,生活中遇事就像大雁过河一样,过河的时候,河里有大雁的影子,大雁飞过去了,里的影子就没了。换句话说,事来而人始见,事去而心遂空。谢老虽没有谈出什么离题的传奇故,却映衬出谢子衡老先生之思路清晰、学识渊博、心平气定、精神矍铄。

谢子衡是著名的老中医。1916年生于北京,19岁师承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就读于国医讲学所,25岁考取中医师资格,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中医专科的首任主任。医术高超,著述斐然,在多家大医院受聘任职,至今仍坚持坐诊看病。谢子衡从小就与摄影、文学、书法、绘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把业余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了个性爱好之中。他的绘画造诣也相当高,早年向宫廷画师许崇勋学习山水画,曾和启功等人同窗,而为丹青高手,许多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及天安门管理局收藏。而在所有爱好的艺术门类中,又最钟情于摄影。在光影世界里,他享受着摄影作品带给他的无限欢乐。他拍摄的照片曾刊登在美国《柯达》杂志上。他荣获过柯达摄影大赛的一等奖。

谢子衡以唐寅的一首诗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悬挂于书斋:“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正是这种清心淡泊”“驱祸避辱的处世理念,成为谢子衡业精于勤,乐亦忘忧的人生追求,也是他长寿的原因所在。

近年,媒体经常推荐名人养生”,方法各异,殊途同归。基本一条,贵在悟性。谢子衡就拥有了境界深邃的脱俗悟性。他的言谈没有半点当前社会风行时髦的怪异论说,也不见丝毫炫耀浮夸的权威陈词,令人信服,诲人至深。

”,可以释为人对事物的领会,理解,觉醒或是明白的程度。有时也标志了人的文化学识、修养与智慧的功力。人具备了这些能力,也可以说是有了悟性。

传统养生学讲:健身贵度,养生贵悟。寓意是,健身需把握适度”,养生应修炼感悟基础在于先学而后知。要不断深入认知科学养生的真谛,要持之以恒践行健身功法的要领。《老子》讲,自可无为”,自可悟空 无为是定力,“悟空为净心。没有神智定力,就不能主导净心。的表现则为虚实兼顾。虚是心要空虚,排杂念、静心气、勿焦躁,实为心要专注,拼斗志、求真诚、循渐进。平素养生若要能做到悟空”,那么,现实生活就得经常保持空灵的心态,力求取得养生功效。诚如德国哲学家贝纳姆所撰《谚语集》中写道:“悟性对于人是最珍贵的财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此联想到网友曾写过有关心若空灵的短文,心若空灵似乎就是没了挂牵、顾忌、烦恼、忧愁,很像是恢复了人之初,性本善”,于是为人处世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无华,平坦安然。回到现实生活中又并非如此,于是祈望心若空灵却又变得刻意难求了。宛若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随频意自闲。成了可望而不可即。

现如今,人们对古人修身养性的事,知道得并不少,诸葛草庐中的一幅门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不少名流都以此书挂厅堂标榜自己,但是能认真做到的恐怕是千里难寻了。古训名言却演绎成了现代装饰。

据说,宗教界讲六根清净是指:耳不听恶,心不想恶,眼不观恶,鼻不闻恶,舌不尝恶,意不念恶。能做到这六点首先就要排除感官诱惑。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摒弃消除内心的欲望是很难如愿的,感官诱惑无处不在。比如,现时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人们提供实现欲望的创优条件。休闲去处多,饭店遍地有”“开门不用手,上楼不用走”“吃馋了,呆懒了。当人们正在不遗余力地为满足欲望而奔波时,陷阱骗局随处皆是,更惹得人们心烦意乱,懊恼无奈。有网民说,眼下许多人关注的是高考能拿多少分?”“住房有多少平方米?”“移民最好到哪国?”“汽车选什么品牌?”“存什么物品能升值?”。总之,“ 官员追逐升迁,平民渴望实惠,股民关注涨停,商家盘算暴利,家长教子成才,学生盼得文凭,记者猎寻秘闻,只有老人祈求平静。社会弥漫着浮躁与喧嚣,焦虑与不安。人随大潮沉浮,事与变迁颠簸,此刻讲什么心若空灵谈何容易。于是,有人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物质充足而精神匮乏的社会环境里,反而觉得无聊。但正是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强净心意念修养,树立高尚精神境界,对于养生保健尤显得格外重要。遇逆境而顿悟,常人还是可以做到的。深刻体味大雁过河的哲理及喻意,也是一种睿智。引用白居易在《问秋光》中的诗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力求心无杂念,凝神自安,涤除贪欲,充盈正气,也不失为理智处世的良策。

空灵,听起来似乎很难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只能是一种意境。美学家透视,空灵是灵的空间”,这个空间来自灵气,也即是审美心理。文学家看作是人对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的诗化,喻意一种空灵之美,如庄子所描绘的无极之境。养生学则认为,这个灵的空间是人的品格升华,修养完美所步入的圣境,且拥有它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人生活在如此圣境中,自会感受到壮阔幽深的空间里所呈现出的一种高超莹洁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涵义。唯有心若空灵,方显清纯至美,度日恬静悠闲。

谢子衡能将自己的人生喻意为大雁过河”,即是表明他处世泰然,随遇而安,拿得起,放得下,得深,看得远。于是,他步入了心若空灵的圣境,93岁依然乐观赤诚,严谨治学,专一敬业,服务大众。由此而激发出人的许多遐想:人生能在心境中固守一份空灵,那么投入人生的心情亦如大雁翱翔天际时分。因为心若空灵,于是向往博大与浩瀚,避开欲望和贪婪,生命就会获得动力与延伸,人自然会长寿。 编辑/吕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cs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