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

2022-10-28 06:53: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欢迎阅读!
城乡规划,人文地理,本科生,探索,实践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

作者:税伟,王前锋,许章华,王武林,刘辉,曾悦,吴聘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50



摘要: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地理学新更名专业,其专业内涵建设目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以福州大学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为案例,梳理和明晰专业建设任务,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努力形成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福州大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文地理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122-02

一、引言

新兴学科交融下的专业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发力点[1],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背景下的社会的需求[2]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就是一个学科交融下的新专业。本文以福州大学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为研究案例,结合专业自身特点,突出专业特色,确定该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以“重理论、强技能、凸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确立城乡规划—地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计算机规划制图技能的培养为突破口,突出学生地理信息科学的技能优势;以专业竞赛带技能训练,促进专业技能落地与社会对接;以建立“学生—导师”、“学院—实习基地”两个沟通网络,构建“反馈—调整”机制,以实现构建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

二、专业建设任务

1.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型复合规划人才。坚持理论创新学习与技能落地训练并重,一方面需要加强“厚基础”学习地理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化”与“广博”上下功夫,让学生能胜任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战略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等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2.立足中宏观规划,以3S技术和生态环境规划为特色。与城乡规划(工学)专业的错位发展,立足中宏观规划,以3S技术应用和生态环境规划为特色,深度拓展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景观规划层面,培养并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将遥感与GIS技术作为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技能之一。将遥感与GIS技术作为规划专业学生训练的核心技能,逐渐发展一套稳定成熟的基于遥感与GIS的规划技术教学与实践模式,最终形成3S技术融入城乡规划专业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

三、专业建设实施措施

(一)强化系统性的专业技能

理学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3],更容易培养出“通才型”规划师[4],而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是地理学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涉及到城市、自然、社会和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技能成为专业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核心。我们将规划设计制图技能、3S技术应用技能、数理分析与模拟技能、信息采集与统计分析技能、野外踏勘与规划调查技能、资源环境


调查与评价技能、规划文本写作能力、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规划研讨、规划组织、各利益相关者沟通协调)等8方面系统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作为重点,以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

(二)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与质量决定着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建设的成败。我们从课程设置和质量建设入手,优化培养方案,按照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等四类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学科基础必修课包括地学类基础课(人文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理学、城市地理学地质和地貌学、环境科学课程)、规划类基础课和技能类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乡村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规划、土地规划和环境规划;专业选修课包括规划的GIS应用3S技术规划案例解析、数字化测图与GPS定位、社会调查分析和计量地理学等;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包括政治类、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实习城乡总体规划实习)。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重理论、强技能、凸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积极响应了福州大学建设区域创新创业型强校的目标。

(三)实施以赛带训和以赛促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专业赛事举办为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比赛加强交流、强化创新学习和技能训练,有利于在公平竞赛的竞争协同环境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在以赛带训和以赛促训导向下,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Super Map全国GIS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竞赛、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和公益创业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并取得好成绩。与之配套,我们坚持举办了福州大学GIS技能大赛、福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杯测量大赛、院级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创新大赛、院级自然资源评价竞赛校级和院级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等专业赛事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培养与提升学术素养

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形成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和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计划,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科研实践训练机会。如:以学生主持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项目和学生参与专任教师的纵向和横向项目为依托的学术训练。经过学术训练,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每年会有3项以上校级、省级和国家级SRTP项目立项及多篇学生参与的研究论文发表。

(五)加强实验实践动手能力

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开设实验课程,实验开出率100%;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的课程比例85.7%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室中以35人为团队小组进行完成,将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与辅导相结合;原则上要求学生以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将遥感与GIS应用技术融入规划分析、制图表达和学术研究之中,实现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上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有效地保障了专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符合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实际、我国高等教育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福州大学从“强化系统性的专业技能”、“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实施


以赛代训和以赛促训”和“培养与提升学术素养”等途径探索了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Mi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