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结对”让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新方位

2022-12-02 09:2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艺结对”让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新方位》,欢迎阅读!
结对,文联,振兴,乡村,方位
文艺结对让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新方位

作者:宁波市海曙区文联

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20年第10

乡村有了文化礼堂,解决了资金问题缺师资怎么办?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文联组织可以扮演啥角色?针对以上问题,宁波市海曙区文联结合深化群团改革,从201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动所属文艺家协会与农村文化礼堂文艺结对新模式,积极探索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充满海曙特色的文化事业发展新路子。 怎么结?

针对农村文化礼堂在建管育用方面存在的缺师资这个普遍问题,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海曙区文联就联手区委宣传部开展基层调研,筹划如何进行帮扶。基层缺师资,文联又具有文艺人才集聚优势,正好可以实现资源对接、短板弥补。于是,海曙区文联决定以所属的11个文艺家协会为单位,对农村文化礼堂开展菜单式、一对一文艺结对帮扶。首先,海曙区文联选择海曙区设施较好但师资最为缺乏的首批26文化礼堂作为结对对象。其次,把这文化礼堂的基本情况以及结对项目需求进行全方位记录,发给各个文艺家协会,让他们选择意愿结对对象,同时将文联所属的11个文艺家协会基本情况和艺术师资力量发给26文化堂,让他们选择意愿结对的协会。最后,根据双方菜单式双向选择结果,由文联进行总体平衡调配,最终确定结对名单。目前,根据文化礼堂需求以及协会所能承受的能力,区文联每个协会基本上都要结对23文化礼堂。

2018年初,结对名单确定下发后,26文化礼堂乐开了花:师资问题终于解决了。11个文艺家协会也热情高涨:他们第一时间来到结对文化礼堂进行交流对接,第一时间与村里签订了文艺结对帮扶协议

由于这样的结对模式受欢迎,2019年初,海曙区文联又吸纳镇乡(街道)文联下属的59个文艺家协会一同加入与农村文化礼堂的文艺结对中来,进一步扩大了文艺结对的覆盖面。 如何帮?

结对简单,如何帮才是核心。海曙区文联根据文化礼堂的需求以及所在村的特点、村级文艺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帮什么的目标设计。在正式结对之前,海曙区文联再次汇聚结对双方意愿,给文艺结对提出了“1234”的具体帮扶目标要求。“1”即培育一支团队。海曙区文联将结对帮扶期限暂定为三年,三年里,文艺家协会要帮助结对村带出一支在村镇有影响力的团


队,或者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文艺项目。“2”指协会每年组织协会会员到村里开展至少两次文艺采风。“3”指协会每年到文化礼堂举办三堂以上的文艺讲座。“4”指协会每年到文化礼堂开展四次以上的艺术培训。同时要求文艺家协会把“1234”的具体帮扶任务写进与村文化礼堂签订的结对协议里。



有了具体目标任务,文艺结对就有了具体方向。两年多来,各个协会的文艺结对也结出了具体花果。比如区作协为结对的深溪村小学生开设了文学经典诵读和作文讲座;区美协组织画家到结对的前虞村开展美术培训,并先后组织了五次实地写生,精选培训成果和会员写生作品在村文化礼堂、鼓楼、市委党校等地巡回展出,联合宁波财经学院藝术学院与村里共同举办前虞村杯文创设计大赛,助力当地农产品设计营销;区书协到李家坑村文化礼堂开展村民书法培训,协助创作民风家风书法作品;区戏协为结对的惠民村文化礼堂举办戏剧培训;区音协帮助民乐村创作村歌,为结对村村民开设音乐课堂、公益讲座,进行考级辅导;区舞协多次深入石塘村、联丰村辅导村民编排舞蹈节目;区摄协组织会员在桓村村、龙峰村举办村民摄影讲座,组织专题摄影创作;月湖诗社与梅梁桥村文化礼堂结对,组建了桃源诗社,举办朗诵讲座、文艺交流,同时挖掘桃源书院文化,开展诗歌创作普及工作;区民协积极协助蜃蛟村举办第三届古林米食文化,指导蜃蛟村制订历史建筑桂花墙门维修保护规划等。 怎样续?

结对名单定下来了,怎么帮确定了,如何进行项目评估、如何实现长效可持续,人员和经费保障是根本。为此,海曙区文联制定了文艺结对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各文艺家协会在文艺结对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个协会都要安排一位副主席和一名联络专员具体负责文艺结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与结对村联络员开展工作交流,及时听取结


对意见,了解结对村文化需求,推动协会与村文化礼堂结对后的常态互动。对文艺结对作,各个协会每年都要在协会理事会层面进行总结。结对所需经费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以项目化采购方式予以保障。

开展文艺家协会与农村文化礼堂文艺结对,从送文艺变成长效结对帮扶,是区文联深化改革,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从单一的文艺圈中走出来,扎实推进文艺工作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使区文联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找到了作用发挥的新方,这在全省区县(市)文联系统中还是首创。它不仅符合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群团改革的有关精神,更符合中央对文艺工作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因此,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市、省和中央媒体的关注,经新华社、《经济报》等媒体深度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结对双方都实现了:一是城里优质文化资源送乡下,切实帮助解决了农村文化阵地长期缺乏优质师资问题,从而受到老百姓欢迎,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拓展了文艺家协会向基层延伸的工作舞台,为文艺工作者进一步脚踩坚实大地、汲取创作营养、施展文艺才华、实现艺术价值搭建了新平台。

责任编辑: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4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