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角色与角色距离》,欢迎阅读!

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在家里你是父母的儿子或女儿,在学校你是学生。 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距离就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戈夫曼认为,进入角色需要具备三方面条件: 第一,获得了承担某种角色的认可;
第二,表现出了扮演这一角色所必需的能力和品质;
第三,本能地或积极地,在精神上和体力上均投入这一角色。 从角色距离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一般的结论:
1、在管理或人事安排上,为使一个人能充分显示其才能,就不仅应将他安排在与其品质相应的角色上,而且应放在对他带有一定挑战意味的角色上。
2、当一个人屈居在与其才能不相适应的角色上时,他需要有朋友为伴,因为与同伴在一起会形成新的环境,这就改变了他所处的角色、地位的含义,在新的环境里可以形成新的互动。
3、表现角色距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尽力使自己独立,与情景相分离; 另一种是几个人在一起形成新的互动。
在大学生中,良好自我意识的确立,意味着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份角色与社会地位,并对这种认识有恰当而适宜的态度。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具有直接的支配作用。一般而言,持有较适宜的自我概念的人,在采取行为时,也往往恰当适宜,反之则往往与现实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1、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大学生,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2、过高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我可以轻易实现。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
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1.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2.与马加爵过度的“去圣化”倾向有关,因为过度的“去圣化”倾向,而丧失了人所拥有的一种最基本和最健康的本能:悲悯之心。他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偶然就这样成了必然。一个人,常常是因为不懂得珍重自己的生命,而轻视别人的生命,并最终毁掉自己。
3.马加爵没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具备底线伦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虑,也就是会使人在考虑是否伤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担心、害怕和不安,这种感觉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个人的恶行。
4.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
5.缺乏一些基本的有助于人健康发展的人格特点。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格特点是:同情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6.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7.马加爵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
总之,
1.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v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