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处理好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教材、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欢迎阅读!

如何处理好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教材、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过程提供各个方面、各种形态的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教材和环境等方面,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教师资源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幼儿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师应首先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必备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素养.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卫生习惯,同时还必须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良好的心态。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授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我们在玩沙活动中观察到大多数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兴趣指向,发现他们都比较喜欢玩沙,我们引导想象可以挖出什么来,幼儿商量讨论后决定了主题“运河”。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运河,让幼儿有感性的认识,在玩沙游戏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师生互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二、教材资源
教材是一种学习资源,幼儿园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由于没有全国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审定委员会,而且幼儿也不需参加考试,所以幼儿园教材的随意性较强,对于教材制定的范围比较宽泛。而且,幼儿园教材主要是通过教师来传递学习信息,所以它主要是以教师用书为主,以幼儿用书为辅。此外,幼儿园教材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教材主要是指一些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文本教材,隐性教材主要是一些由幼儿园或幼儿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活动自己选择的材料。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国家并未制定统一教材,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教材和使用意见,所以隐性教材的比重很大。
一套好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不仅应按照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考虑儿童最近发展区,由已知到未知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应
1 / 3
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兴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教材所重视的应该是那些带得走的能力和品质素养,而不仅仅是某些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应促进儿童在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此外,教材的编排形式,是线性发展、螺旋发展还是随机发展,应考虑在显性教材内容背后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循序渐进性。
目前,各种类型的幼儿园教材可谓百花齐放,但即使再好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使用周期不宜过长。例如,中国2O世纪50年代幼儿园教材中的“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影响了几代人,而今“小的留给他自己,大的分给别人”的价值取向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价值取向,21世纪崇尚的是竞争、合作、平等交流等后现代主义思潮。新世纪以来,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等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于儿童发展的特点及潜能也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早期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以人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儿童获得的“关键经验”究竟应该是些什么。幼儿园教材所呈现的内容不仅要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而且要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三、环境资源
幼儿园是幼儿在幼儿阶段除了家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幼儿活动最多的地方,其环境的好坏对幼儿一生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热爱美丽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就是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也一致强调早期教育应把良好环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实现。
基于这一观点.要想搞好幼儿的环境教育,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意识。首要的条件就是要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绿色环境,让其在绿色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在绿色环境营造好之后,应引领幼儿亲近自然。幼儿期是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积极情感和体验,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促使人类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J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