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职业院校对外汉语培训体系的建构 》,欢迎阅读!

论职业院校对外汉语培训体系的建构
作者:张 华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29期
张 华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中国 北京 100015)
【摘 要】职业院校的对外汉语课程是一门工具课,具有短期速成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教学要遵循精讲多练、阶段侧重、协调发展、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小班授课,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体系
0 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院校的大力发展,一些率先进入国家示范校行列的高职院校开拓进取,高瞻远瞩,提出了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并通过职业院校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逐步引进外国留学生进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为了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扫清语言障碍,高职院校为他们开设了汉语培训课程。因此,如何进行对外汉语培训体系的建构,切实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问题。
1 对外汉语课程的定位
首先,高职院校要对汉语培训课程进行定位。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职业院校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汉语学习只是为了满足留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只是一个交际的工具。因此,对外汉语培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与学习的能力,对外汉语培训课程应该定位成一门技能课、工具课,要注重它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其次,高职院校要了解汉语培训课程的授课特点。留学生由于脱离了原有的语言环境,缺乏相应的汉语基础,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不能较好地进行语言交流,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留学生参加汉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与学习。为了使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地掌握汉语,语言培训就必须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
2 对位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安排教学内容。留学生来华学习,一方面要适应生活交际的需要,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熟练地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要适应学习的需要,能熟练掌握常用的课堂语言,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学习讨论。为了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高职院校就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首先要具备针对性。学校要根据留学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起点、学习时限等要素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安排学习内容。例如,有些教材是为学生长期学习汉语准备的,内容较多,学习目标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与学习才能达到,显然,职业院校短期强化培训性质的汉语课程是不适合选用这种教材的;再有,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汉语的水平,选择不同的教材,初级水平的学生显然是不能选用高级阶段的教材的。
其次,教材要有科学性。教材的内容组织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阶梯排列,循序渐进。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要均匀合理,词汇与句型要有频率地循环出现,以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再次,教材要有实用性。教材的内容要贴近生活,源于现实,与学生的交际环境与学习需求紧密相联,富有生活气息,是学生学了马上就能使用的东西。教材的实用性还包括时代性,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留学生的语言培训一般为短期集中培训,学校可按照学生的交际场景来准备教学内容,如校园篇、饮食篇、购物篇、出行篇、交友篇、运动篇等等,通过学生学习不同交际场景的交际语言,完成交际任务,达到对语言的熟练掌握。
3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
3.1 精讲多练、技能培养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提倡“教学过程交际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侧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语言点进行讲解,但讲解不宜过多过细,要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大密度安排学生语言实践操练环节,通过教师精要讲解,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对语言知识的熟练掌握。
3.2 阶段侧重,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要有不同阶段的侧重,并坚持听说读写协调发展的原则。例如,在汉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同时不应放松读写训练。在学生学习的发展阶段,教师要听说读写并重,四种能力协调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学生应更侧重阅读与写作训练,同时不放松听说能力的培养。
3.3 课内学习,课外习得的原则
短期培训的有限课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习得结合起来,激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寻找一切机会参与社会语言实践,通过生活的大课堂,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4 对外汉语的教学实施
4.1 小班教学,因材施教
学校对留学生进行汉语培训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评估学生的汉语水平。常用的方法是对学生进行汉语水平测试,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班级,也有学校通过单词测试来衡量学生掌握的单词量从而划分班级。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是教学实施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量身制定教学方案及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此外,因为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学生练习的密度与频率,教学实施要采用小班教学,班容量最好控制在20人左右。
4.2 教学灵活,方法多样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多样,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法开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
法有听说法、全身反应法、自然法以及交际法。听说法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强调听说领先,读写为辅,通过句型结构的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语言习惯,从而掌握语法规则,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全身反应法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身体动作教授语言,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力,主要适用于青少年的语言学习。自然法是上世纪70年代特雷尔和克拉申倡导提出的,它强调对语言的自然习得,重视理解,课堂全部用于交际活动的练习,给予学习者充分的语言习得的机会,它强调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一般不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鼓励学习者大胆表达,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自由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发展表达能力。交际法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创始人是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交际法摒弃了以语法结构或句型结构为纲的传统做法,提出了以功能意念为纲,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学以致用,讲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4.3 学生主体,反复训练
在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练习实践、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的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好把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比例控制在3:7,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4.4 营造气氛,轻松活泼
语言教学,是通过学生对语言的一次次重复,一次次练习,反复强化记忆,最终达到对语言的熟练掌握的。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引导,氛围的精心营造,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通过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愉快欢乐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5 加强管理,过程考核
在各高校中,留学生的课堂出勤率都不太理想。为了保证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掌握汉语以便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强化考勤,并通过过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形成约束,督促留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例如:汉语课的最后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听写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并通过平时成绩的及时反馈,和学生建立良性沟通渠道,鼓励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陈双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