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言志“的思考”学习心得

2023-05-01 09:4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诗言志“的思考”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诗言志,思考,心得,学习,关于
关于“诗言志“的思考”学习心得

《关于“诗言志“的思考”学习心得》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尚书.尧典》中记述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奠基了我们文学的体例传统,诗歌用来抒发个人意志,配以长声咏叹,使得古诗文读来错落有致,有音乐美,到后来主张“发乎情止乎礼”,将个人情感、意志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咏叹,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添几分温和色彩,纵有一腔愤懑还是慢慢诉说,屈原在《离骚》中叹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对于奸佞之人愤恨,也还是没有谩骂出口,只是说“众女”,对于被诬陷一事只是说“谣诼”,士大夫的情感、道德、身份、形象以及我们的诗歌传统不断搅拌、稀释着诗人的喜怒哀乐。爱情让人冲昏头脑,也冲破了“发乎情止乎礼”的束缚,最初因歌咏缱绻爱意的词为文人不齿,假借咨西园文人雅趣文学的舞台边缘徘徊,终因苏轼的小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而被文人认可,此后诗歌言志与言情并重,也并不受人诟病了

。“志”既指个人的理想抱负,也指国家、民族的理想,学习本次课程后,我想到了以往学习的诗歌大都忧国忧民,即使抱怨怀才不遇也是叹息才华无法报效天下,这一腔宏大的理想原来都是可以从诗歌中追溯缘由的,不觉自己的文化知识太困乏,对古文文学了解甚少。在课程中,叶嘉莹院士还将中西文学传统做比较,诗歌虽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我国古代的诗人们也兼顾着艺术性,不断运用光影投影、动静转换、情景交融将情感挪移于胸。

本次研修对个个人的成长帮助很大,使我了解了古代文学很多溯源性理论知识。

关于“诗言志“的思考”学习心得这篇文章共1908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A5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