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嘉图恶习”看经济学研究方法

2024-03-16 00: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李嘉图恶习”看经济学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李嘉图,恶习,经济学,方法,研究


李嘉图恶习经济研究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李嘉图的高度抽象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倾向成为李嘉图恶习”,它指在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假定下进抽象的思考,建立抽象的模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李嘉图恶习来探讨经济研究方法。



标签: 李嘉图恶习 研究方法 认识论 经济

一、李嘉图恶习的概述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他写作风格的特点是强调抽象的结论和具体的运用之间的区别。李嘉图擅长把复杂的经济现象高抽象成很少的变量,然后通过对这些变量的解释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作进行诠释。



李嘉图拥护抽象的演绎方法,它指出了通向现代分析的道路,并产生了最终转化为数学形式的定理。李嘉图创立了许多具有独立性的抽象名词来观察经济抽象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问题,其严密推理的分析体系也显示了一种方法论的严密性,这种严密性是他的前辈和他的同时代的经济学家所不及的。



二、李嘉图恶习的分析

经济学是实证科学马歇尔指出:“差不多像其他一切科学一样,经济学的工作是收集事实,整理和解释事实,并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布坎南也指出:“经济学上可见到一种很有趣的发展,这就是经济学家的基本原理在扩大,这种发展包括经济史学家运用过去年代的资料来检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这就是说,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实证材料的归纳提出假设,而另一方面是利用实证材料对经济学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李嘉图出现问题的地方在于把抽象直接应用于现实。李嘉图研究经济现象运抽象方法,以逻辑推论来发现其中的法则”,经济现象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说明了李嘉图采用这种方法的历史合理性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科学必然”,也指出了它所存在的科学上的不完备性。这种方法的科学上的不完备性主要表现在,“这种方法跳过必要的中介环节,企图直接证明各种经济范畴相互一。李嘉图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种缺陷是在克服了斯密的方法论的二重性后在一元的抽象想法的发展过程中的缺陷。经济抽象方法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学科分割活学科孤独主义倾向。长期以来,经济学采用高度抽象的方法,将大量社会现象抽象,研究纯粹的经济现象,标榜一种纯粹经济学。这事实上是一种学科孤独主义。美国经济学家劳埃德·雷诺兹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济学的疆界具有明显的缩小趋势,而这完全是人们有意造成的。他还指:“今天,市场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探索这些形式带来的后果,但几乎不去注意他们的历史变迁及其相对重要性的变化。我们把这些交给了经济史学家或其




社会学科研究所以,与过去相比,“今天经济学家所运用的变量更加数量化,定理更加严密了,研究成果更加准确了。虽然准确性有所增加,但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分析的范围缩小了,不那么‘丰满’了。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凯恩斯说:“经济学与其说一种科学,不如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工具,种构想技术。熊彼特指出:“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思考、谈论与著述的人们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而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结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可见,经济学是有一定的研究方法的,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伪证法。



1.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个别、特殊推论出公共、一般,其创法源自培根。培根十分重视一般活公理。他在《新工具》中说,归纳法从感性与特殊事物中把较低级的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A·孔德所创的实证主义社会,就主要是采用归纳法。但归纳法也有它自身的缺点。早18世纪初,D·休谟就指出,归纳法是建立在未来与过去相似的假设上,然而,“然的途径会发生变化,过去不能成为将来的继续持的规则休谟的批评否定了归纳法可求得因果关系。归纳逻辑的最大缺点是它所有的命题都是单称命题,积累同样命题愈多,愈属可信,但终非全面



2.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公理、定律推论出个别、特殊,结构严密。演绎法不仅能确认已知的存在,还能推论出未知事物的性质,这是演绎法最大的功效。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用演绎法进行论证,必须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经济学从李嘉图起,倾向于用演绎法,边际主义出现后全用演绎法。1883年奥地利学派与德国历史派的方法论之争”,实际上就是演绎法与归纳法之争。



3.伪证法。1934年奥裔英人波普尔发表《科学发展的逻辑》,提出伪证逻辑。他的伪证论是一大发明,任何理论都需要伪证。正如恩格斯所说:“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人士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但纠正错误不一定全部否定它。波普尔理论最大的缺陷是他不该完全否定归纳法。早在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就说过归纳法很不中用”,归纳法的结果每天都被新的发现所推翻”,但也不能否定它。归纳和演绎……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吴承明:经济: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月第1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3]詹姆斯·布坎南: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高德步: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历史的视角.经济学科出版社,20064月第一版



[5]劳埃德·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6]熊彼特:经济分析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p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