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研究
作者:李琼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30期
一、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合作的性别问题:同性多于异性 案例1:被冷落的小女孩。
阳阳(男)在建构区自己搭建迷宫,浩浩(男)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搭建好吗?”阳阳看了一眼说:“好啊!”当两个人搭建到一半的时候,妞妞(女)走了过来说:“我们一起搭城堡好吗?”浩浩说:“不用了,我和阳阳一起搭。女孩做女孩的,男孩做男孩的。”妞妞非常失望地走开了。
在这个案例中,男孩们对女孩表露出了不愿与其合作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男孩和女孩在整个游戏期间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很少与异性合作;另外,不同性别幼儿建构的内容也有所差异。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幼儿对性别角色刻板化的理解。5~7岁之间的幼儿在明确自己基本身份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同时开始习得角色刻板印象。另外,幼儿阶段正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形成的关键期,因而他们可能夸大性别角色印象以符合自己的认知。所以,在建构游戏中,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表现出同性合作多于异性合作。
(二)合作水平问题:高水平合作不多 案例2:不愿帮助人的小宝。
区域活动中,小朋友对搭建能力较强的小宝说:“小宝你能教教我们吗?”小宝说:“好,你看先把底部一边搭好,再一点点垒起来。”刚说了一会儿,小宝就不耐烦了,不顾小朋友,把自己搭建好的拿给老师看。老师说:“小宝,你帮帮他们吧。”于是小朋友又到旁边继续搭建,一会儿后,请求帮助的小朋友过来说:“老师,小宝还是不帮助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宝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顾旁边小朋友的失落。
这个案例中,虽然小宝能够自己出色地完成任务,可是他并没有耐心帮助别人,只是沉浸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中,急着向老师表现。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发现,幼儿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产生对他人态度、想法的理解,但仍不能很好地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使得有能力的幼儿更愿意自我表现,而不愿与他人进行合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X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