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积极疏导负面情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欢迎阅读!

积极疏导负面情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绪。总是认为孩子情绪多变是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实不然,少儿情绪的表达和成熟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作为教育者,有义务让孩子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疏”肯定会比“堵”好得多。一些孩子经历了意外和刺激,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抚慰和疏导,他们不得不自行消化各种负面情绪。但处理不当,很可能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良好释放而郁结在内心,积压在身体的各个部位。父母如果能用温柔的方法来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说用温和的方式来进行有效沟通,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孩子清除体内的负面情绪垃圾,帮心灵减负。 关键词:负面情绪 促进 成长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却不如教学工作那样出色,由于我爱人不是教师,所以教育孩子主要由我负责,关键是自己缺乏耐心和鼓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又没有学会用无害化的方式进行宣泄和处理,时间久了,孩子变得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可能让他反应过激。因此,巨大的压力和内心冲突让孩子的内心像一个一点就着、随时有可能爆炸的火药桶,随时有可能使自己和身边的人陷入紧张、尴尬的境地。也让我不断调整自己,下面就本人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来反思自己在德育方面的不足和改进。
一、顺应孩子本心,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件事发生在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当时,我组织了两位朋友和他们的孩子利用周末时间一起去登圭峰山锻炼身体,大半天的时间既欣赏了山上的美景,又体验了一路的艰辛,回到家之后,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写一篇《登圭峰山》的日记,让他回忆登山的经历,把看到的山中景色讲出来,我再帮助他补充一些。然后,我引导孩子说:“圭峰山这么美,写一篇日记好吗?”可孩子却坚决不同意,说:“老师没有布置,我不写。”我好言相劝,他还是坚持回答两个字:“不写。”我顿时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受挫,非常恼火。一把把他拉到客厅,扬起手照他的屁股上连打数下,每打一下,追问一句:“写不?”越打越气,和孩子较上了劲,几乎不知道怎么停下来。无论我怎么打,他只有一个回答:“不写!就不写!”我打得越重,他越不屈服。最后,我不得不先停了手,选择了妥协。因为我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已经黔驴技穷,无法左右孩子的意志。更让我意外的是,孩子挨打后,接下来几个星期正副班主任向我投诉我的孩子有打同班同学的现象,看到这些,我很震惊。一方面,我惊讶一个不到9岁的孩子内心竟然会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另一方面,我意识到,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不自觉地重演我父亲在我小时候打骂教育的方式,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让孩子重复我当年经受的痛苦。 二、吸取经验教训,改变教育方式
说一点我的成长经历,你就会明白我的担忧了。我兄弟5个,我是最小的。小时候,我的父亲很爱我,但他教育我的方式是非打即骂,打得很重,骂得很凶,这种教育方式给我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多年之后,仍对父亲充满怨恨,无法释怀。我用了很多年,通过各种途径去修复这段创伤,修复与父亲的关系,但过程非常艰辛。和儿子的冲突让我意识到,我如果再继续重复和父亲一样的“爱”的模式,带给儿子的,同样将会是痛苦和伤害。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
模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形成的。可以说,父母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有缺陷的教养方式,就会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所以,那一次打完儿子后,我很内疚。我就问儿子:“你希望爸爸以后怎么做?”儿子写了这样的话:“爸爸,我希望你不要再打我。”我痛下决心,决定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反思应该怎样成为一个爱孩子更要会爱的父亲。后来,我小心地把那张纸条贴在卧室的门上,让它时刻提醒我,鞭策我,不要让孩子重复我曾经经历的痛苦。 三、体察孩子内心,及时调整策略
还有一件事,是孩子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他的举动有些反常,放学回到家不是接着写作业,而是闷不做声躺在床上,过了一会儿竟抽泣了起来,我能感受到他在极力克制自己。我赶忙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孩子哭着说:“班主任要让我留级,我都不想活了”,这样的话从一个9岁孩子口中说出,这让我大脑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孩子正在经历着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看到孩子这么痛苦,我内心也很难受。后来,我和老婆分别与儿子谈心,才知道是多个因素叠加起来的心理压力让儿子不堪重负。比如,他对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有些反感,产生了厌学情绪;他学习压力很大,产生了自己难以排解的焦虑;正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一下子明白,儿子的那句“不想活了”,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体察到孩子正在经历着多重压力的煎熬和严重的心理危机。我们平时周末给孩子报读的奥数班、英语班和钢琴班无形当中让孩子感到的是压抑和窒息。“成才焦虑”不仅让我很困惑,孩子也活得特别累,他很忙,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玩,甚至难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这样的周末补课得不偿失,最终我们在儿子三年级以后的小学阶段再也没有强迫孩子参加补习班,真正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四、渗透育人情感,凸显教育真谛?
记得我儿子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是位“篮球迷”,篮球打得不错,是我校的篮球主力队员,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由于他研究打篮球十分投入,缺乏明确学习目的性,自控能力差,只要一上篮球场,“魂”就丢了,导致他经常想着打篮球,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当我通过班主任反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找他有过一次深谈。我谈到有些人喜欢打篮球,如中国巨人姚明到美国NBA打篮球获得成功的事例,然后我话题一转讲道:如果你能把刻苦钻研打篮球的精神放到学习上该多好啊!此时我们父子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对视后,会意地笑了。我诚恳要求他要正确处理学习(主业)和兴趣爱好玩篮球(副业)的关系,突出强调人应该有自信心和责任感,并帮助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可以说我在策略上采取了宽容、理解、信任、肯定的态度,我们父子之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沟通交流,收到了爱的“暖流”的教育效果。从此以后,我感受到儿子懂事明理多了,在家学习也比以前自觉多了。看到儿子的进步,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这就是爱的力量,教育的真谛。
综上所述,通过我对孩子在德育教育问题的实践和改进,让我深知教育孩子要从心开始,遵循孩子的意愿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孩子情绪的关注、认知较少,而如此多的情绪恰恰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重要切入口。为此,积极疏导负面情绪,以便改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来进行愉快地学习生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M]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年05期.
[2]张晨亮.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积极情绪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分析 [J] 新校园2017年01期.
[3]王克静.吕薇.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年09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