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

2023-02-10 22:4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史的
n解释】

1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2伤痕文学:以刘心武1977年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命名,“伤痕小说”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3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4新写实小说80年代中后期,作为创新潮流的“新写实小说”继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出现后而产生。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其旨趣明显的表现出反浪漫、反激情、反理想的倾向。真实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热衷于对生存本真状态的关注,它更关注的是人们窘迫的物质生活现状以及与之相应的性格与生理状态。

5样板戏: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在民间依然有生命力。“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6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

7双百方针---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8学者散文: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出现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他们也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例如余秋雨、张中行等作家。

【简答题】

1.汪曾祺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①他的小说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经验为基础,“纳外来于传统”,创造出一种自成一家的具有中国味的审美风格

②在总体创作倾向上,他“追求的是和谐,希望容奇崛于平淡”,主要从丰厚的人生阅历和故乡的民俗中发掘素材;

③在人物的塑造上,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轻轻几笔神奇全足”。


2.阎连科的创作有何特点?

阎连科的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①军旅生活题材的小说;②《东京九流人物志》系列,包括《横活》、《斗鸡》、《名妓李师师与她的后裔》等描写古都开封文化风情的小说;③对故乡农民艰难生存状态的描写;连科的创作以写实风格为主,但也十分注重现代派手法的借鉴(他一方面善于在故事中穿插具有象征意味的细节描写,《两程故里》贯穿始终的对古柏的叹息与厄运紧密相连的描写,既富于神秘意味又具有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作家善于以新奇的意象去描写奇特的感觉,《乡间故事》。)

3.为什么说马桥词典的贡献在于语言的探索

艺术上,马桥词典的贡献在于语言的探索。作者把语言作为小说展示的对象,小说的世界包含在语言的展示之中,马桥的人生活在马桥的语言中,失去了语言就失去了马桥,小说也就失去了附丽。

4.举例说明刘震云小说的特点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刘震云无疑是一位风格独特且日益引人瞩目的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发展由幼稚到成熟,从写实、反讽走向近年的荒诞,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①苦涩的美,是刘震云前期创作的一个鲜明特征。与具有清新格调的乡土小说不同,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显得格外沉重,但在沉重中又透出一抹人间温情。如《塔埔》《乡村变奏曲》《栽花的小楼》.②对故乡和人的深层思考和认识,给刘震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他开始关注世俗权力上的人生,前期作品中残存的一抹温情也随之消失,浮现出的是人性卑微、灰暗乃至丑陋的一面。如《单位》《一地鸡毛》。③以不动声色、冷眼旁观的姿态挑开了官场权力角逐的一角,揭示了人性最为阴郁的一隅。如《官场》《官人》 5. 叶兆言小说为何体现了新历史小说的特点

在小说艺术上。叶兆言的探索颇能体现新历史小说所具有的若干特点: ①首先是以戏拟的方式重构历史历史小说家不大注重真实的历史要素,而是通过戏拟的历史空间再造历史氛围,使读者立足于历史与当下的连接点,观看过去弥留之际的最后景象,他以展示历史的方式回避当下判断,以一种虚拟的、审美化的历史感让读者去体验旧日情怀。 ②其次是在叙事的实验中重述历史。叶兆言的叙事从表面上看似乎沿袭着现实主义的成规,进行小说艺术的创新实验。 ③再次是用白描续写世俗人生。叶兆言汲取了张恨水、李涵秋等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言情以及张爱玲海派传奇的长处,十分看重人情世故和人生跌宕,但在笔法上却喜用白描而不多渲染。

6、张中行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张中行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人文学者,他的散文特点有: ①他的随笔体散文博大深邃而又情趣横生,行文自然而又古朴简约。②能抓住最足以显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例进行叙事言情、生发议论,是张中行散文的显著特点。作者以哲学的眼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真实的性情。③善于熔裁、善于将不同属性的事物穿缀在一起,进行考证评说、过滤筛选,是他散文的又一显著特点。④张中行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习于短语型写作,或三字或四字成句。又不时运用叠词、顶针、排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将古汉语中有生命力的成分与现代生动口语掺揉在一起,且有行云流水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Kc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