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欢迎阅读!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开题报告
一、 选题意义
第一,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师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教师都十分重视。《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中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6—18岁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家长、教科书、电脑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的形象。那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严谨求实、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肯定并会影响到学生的终生。 教师形象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想成为教师的人在职前必须接受专门培养,职后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使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相统一,尽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第二,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教师礼仪修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义表现在:
一是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教师良好的内在素养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益处。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举止文雅、穿着朴素、仪态端庄、作风正派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
三是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自身形象能直接影响学生形象的塑造
综上所述,研究教师加强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师范院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教师。 二、 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式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利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 造成一些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制度和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培养的毕业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使教师职业目前相当程度上处于可替代的地位。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轻教学技能技法和教师礼仪修养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实效大打折扣。 1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主观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一些教师认为礼仪乃小事小节,无足轻重,不懂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与所从事职业特点的关系,没有摆正自己的职业位置。现代交往强调以对方为中心,教师应根据社会期待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塑造自我形象,而不是仅凭个人的主观爱好和以往习惯固执己见,我行我素。 三、 研究方法
1、走访莱阳师范学校、鲁东大学等师范院校开设礼仪修养课的有关情况。了解课时计划、授课内容、考试方法等有关内容,了解学生对礼仪修养课的关注程度、重视程度,了解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了解我校及周围学校在职教师工作前和工作后接受礼仪修养教育的情况,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归纳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情况,重点了解对教师礼仪修养的评价情况,有目的地分析、归纳出学生心目中对完美教师形象的要求。 主要内容: 主要框架: 论文结构:
(一)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礼仪修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4、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 (三)、教师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其原因。 (四)、如何加强教师的礼仪修养。 1、思想上高度重视
2、教师礼仪教育要有必要的课时、必要的辅助设施,教学形式和方法也应灵活多样 3、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4、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六、参考文献: 1、张松德,《论教师的教学风格》,《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2、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 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张廷俊,《论师范院校的礼仪教育》,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5、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6,10。 7、吴红勤,《教师的非语言艺术》,谈礼仪在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倒刊,2008(2):163.
8、王兴家,徐利兰。以德治校,注重师表谈高校教师的执教礼仪[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163.45-48
9、金正昆职场礼仪[J].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01.01
10、 刘维俭,王传金主编.现代教师礼仪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4.
11、张薇.从中西方教师的非言语交际比较看文化差异[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156. 12、岳纯.浅谈教师威信的形成[J].现代交际,2011(3):171.
13、贾京生. 服饰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范文大全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4、 陈郁,尹青丽. 服装@服饰@礼仪[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5、 陈彬. 穿着打扮[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6、 [1]吕艳芝.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
17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18金正昆,教师礼仪规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19刘素梅,教师礼仪素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0、林少雄 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底蕴 复旦学报 1997.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