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导读:就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要想上升到文化管理,需要在制度文化上多下些功夫,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来缓冲进行文化管理所带来的压力和阻力。
在当代社会,企业多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开始由重视制度建设逐渐向注重尊重人、关心人、发挥人的作用的人文文化建设上来。从企业发展的远景来看,这是好事,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归根结底是人。当然了,在企业中,每位员工都要受到企业的关心和尊重,都要给予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自我实现的发展空间。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人首先是社会的人,是企业的人,是团队的人,然后才是个体的人。人要发挥作用,首先要融入社会、企业、团队,了解社会、企业、团队的需求,才能知道自己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而不是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团队的配合,一意孤行,到头来你就成了孤家寡人,被团队抛弃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求通过文化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同样也是对我们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制度是一个文化体中要求所有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它属于上层建筑,是文化的实体,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制度文化更具有外观的凝聚性、结构的稳定性和时间的延续性。
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中国企业制度也一样受其影响,多少也有宗法制的体现,也成为维护宗法制的有力工具。其次,传统法律执行时,呈现出“礼治”的特色。这一特色表现在“德主刑辅”和重义务轻权力两方面。
就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现状来看,大多还是处于科学管理阶段,还没有上升到文化管理的要求上来,有的国有企业更落后,刚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阶段迈进!就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要想上升到文化管理,需要在制度文化上多下些功夫,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来缓冲进行文化管理所带来的压力和阻力。 一、制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我们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文化与制度之间是一种蕴含与互动的关系,文化中蕴含着制度,制度中也体现了文化,没有文化的制度与没有制度的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文化形成制度,即文化观念是制度形成的依据,制度要反映文化的要求;制度强化文化,即制度对文化观念特别是对新文化的巩固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企业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的制度与规范如果违背企业的精神文化,那么企业将陷入“知行不一”的病态文化之中,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将成为员工们的“理性选择”。
因此,企业文化变革的首要任务是根据精神文化的要求塑造出自己的制度文化。企业文化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企业提炼了什么精神,而在于制度化的力度,制度化是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新的制度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制度文化不健康引起的行为表现有:
一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较为普遍,执行规章制度没有成为普遍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逆流程操作,违章违规操作,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由此引起的操作风险(含道德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二是制度软约束,执行带有随意性,或执行制度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三是对持续改进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的反映慢,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效率不高;对内部改进合理化建议没有及时采纳并付诸行动。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不重视制度建设,无章可循,使管理出现真空。
2、制度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不强,适用不了企业文化管理的需要。
3、检查监督不力,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有待改进。不少管理人员简单地将加大处罚力度作为加强管理的主要手段,甚至等同于加强管理,没有从企业文化、采用科学化和技术化的管理措施和工具上着手,给本来工作就满负荷的员工过重的心理负担。
4、资源配备不足,制度执行得不到物质上的保障。如由于人手紧张,培训不足,没有时间按制度办事,特别是许多员工反映主管人员只管下任务,不提供资源和条件支持。
5、提高执行力的技术手段落后,企业文化对部分员工的影响有限,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有待加强。 应该说执行是各级员工的天职,如何将个人责任心与追求效率的团队精神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得到企业文化包括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支持。 二、制度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一)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企业的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着不同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卓越的企业家就应当善于建立统一、协调、通畅的企业制度文化,特别是统一、协调、通畅的企业领导体制。这些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一个企业,需要召开个会,需要参会的都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行政办公室在拟定通知里,为了让各参会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最后落款中特意写上“有事不能参会,请向总裁请假!”,而不是向办公室请假。这种现象,折射了四个问题。 1、制度执行力度弱化;
2、企业管理中偏重于人治而不是法制。 3、一些部门的职权被无形地轻视和剥夺; 4、企业的办事效率低下。
俗话说得好,“自不为,难以号众”。自己都做不到的事,难以让别人跟着做,即使使用职权,时间长了也会失去效力。 所以,在团队中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自觉遵守团队的规章制度,这是发挥个人作用的前提,也是受到团队尊重、和重用的必然。企业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在制度执行上率先垂范,才能促进形成优秀的制度文化,才能产生一呼百应的领导效果。 (二)制度建设要同精神文化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精神文化相一致的制度文化能够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反之,同精神文化相背离的制度文化则减弱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因此,制度文化的诊断、提炼和创新,都要以企业精神、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要切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充分体现企业理念。
企业制度归根结蒂受价值理念的驱动与制约。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对制订和修改制度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正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要审视各种制度是否是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为基础、是否与企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并非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只有那些符合企业价值观要求、增强企业向上精神、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管理制度,才能构成企业文化的组成内容。
因此,我们判断一条规章制度是不是企业所需要、一条规章制度是不是需要调整乃至摒弃,标准只有一个,即该制度是否同我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相一致并能利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提升。 (三)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D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