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忆湄《内卷》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不 卷
①当我们这代人借着国运终于能“平视”西方世界的时候,此时最大的愿望,大概是“不卷”。
②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内卷”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
③作业越做越多,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目标越来越远。人们在没日没夜地辛苦工作,但是心中的感望,却迟迟没有变为现实。主流跑道上挤满了埋头苦干的人,即使小众市场,只要一有起势的苗头,瞬间就会拥挤起来。人们只能拼命往前跑,一刻也不敢松懈。日复一日的期待中,倦乏和焦虑几乎要在大城市的空气里现形。
④没有人喜欢被“卷”,但人也无法脱离现实的轨道。就像你小时候喜欢一件事,因为要考更好的大学、要找更好的工作而无奈放弃。那些纯净的少年心志,我们曾心向往之,然而,从被“卷”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只能狠心戒掉。
⑤人痛恨“内卷”,但人也助长了“内卷”。人逐利的欲望和自由的渴望并存,所以才充满矛盾与痛苦。更糟糕的是,我们在不断贴着现实匍匐而行、不断涌入中心化的追赶中,消耗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⑥在不断的“内卷”中,人被浪费掉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⑦当然有应对“卷”的策略。比如年轻人的“丧”与“佛”,比如有人说“只要你活糊涂了,就活明白了”,似乎都是一种高深莫测的钝感力。但我觉得现代人比以往所有的人,更需要一个“坚硬的内核”,那是你在这摇摇摆摆的人间,找到的几乎不会动摇的信念。你知道你的终点和边界在哪,就少了漫漫人生路中的许多纠结、斟酌和算计。
⑧但这种“坚硬的内核”来自哪里呢?
⑨比如,你如何看待一个人的命运?你所有的成就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还是多种复杂的机缘?若成败得失背后的因素复杂,则人看待命运就会更加包容,不会执著于某些狭隘的方面,而看向更加宽广的未来和更加开阔的领域。如同陈东升所说:站到一万米的高空俯瞰这个世界,身处一百年的时空观察这个世界,才能有面对命运的豁达。
⑩比如,你如何看待不同社会阵营的人?曾经,金融圈里因为汇集了众多精英,人都相对自负,更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但如今,许多博主和网红的崛起,让曾经的“精英阶层”大跌眼镜,这才知道除了聪明之外,审美力、表达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力,都会让人获得命运的馈赠。不同阵营的选择,并不妨碍人去创造一样灿烂的人生。因为,人是永远有退路的,人生每一条路都有光明的未来。
⑪所谓“聪明”就一定好么?太过聪明的人,也许因目光如炬,一眼就望到红尘尽头,所以对其中曲折的探索兴致全无。只有笨拙缓慢的人,才愿意脚踏实地钻研生命路途中的奥秘,最终有所成。要知道:所有走过的捷径,偷换的流年,都会变成后来的风霜;但往往最艰难的时刻,却成为重要的节点,砥砺笃行,后续的人生将变得美好而辽阔。
⑫当下的人难免惶恐,因为每个时代总有自己的侧重和盲点,丢了个机会就像丢了个根据地一样。但阅读广泛的人不同,仿佛穿越过几百年时空,“莫听穿林打叶声”,会有不同于众人的澄澈和淡然。这是读书人的一点优势。一个沉浸在文学世界的人,会有一种管它成败都无所谓的感觉,因为文学是建立在与世俗意义上的输赢不同维度上的,不管怎样都要追求“活着”的深层意义。
⑬所以,不管这种“坚硬的内核”里有多少智慧,里面一定都有开阔和笃定。
⑭那么,一个“不卷”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大概是个人摆脱僵硬的心灵,不用被某一种时代规则绑住,可以肆意生长,向四面八方寻找多样性和创造性。每一种选择在社会上都不被怀疑,不需解释,能够同样得到尊重。人们不认为世界就是条条框框,背离它们就有灭顶之灾,而是懂得: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道,莫问前程,各行各道。
⑮生如长河,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 (原文/忆湄,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4.作者认为人们感到“倦乏和焦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第③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在不断的‘内卷’中,人被浪费掉了”?请结合④~⑤段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16.作者认为应对“卷”需要有“坚硬的内核”。那么,怎样做才能拥有“坚硬的内核”?请结合⑨~⑫段内容作简要概括。(8分)
17.读第四段,请简要概括作者心中“不卷的社会”具有什么特点。(4分)
14.共4分。围绕以下内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人们辛苦努力却难以实现愿望(2分),但仍不得不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2分)。 15.共4分。围绕以下内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个人的兴趣爱好(2分)和理想追求(2分)被抛弃了。
16.共8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以开阔的视野(或:整达的心态)看待人生得失。 (2)相信成功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 (3)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 (4)拥有澄澈淡然的心态。
17.共4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概括作答, 言之成理即可。(1)从个人的角度:人能够寻找自身发展的多样性。 (2)从社会的角度:人们能够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B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