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类畅销书的受众群体分析研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类畅销书的受众群体分析研究
作者:黄夏红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 要:消费时代里,文学的商业化和工业化特征日益突出,文化成为创造和经营利润的一种新的意义上的物质形式,美学开始和商品结合,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和商业产品日趋接近,为社会大众提供娱乐消费功能。于是社会大众就在这样的市场化背景之下,上升为文学消费的主體,他们的兴趣决定了大众文化市场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畅销书;心理分析;受众群体 一、文学类畅销书受众群体的心理分析
迄今为止西方文学理论史历经了三次范式转变,分别是作者中心论、本文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的崛起是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出现为标志的。接受美学批评了“以往文学理论把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作品本身的‘主体论’观点”,提出了读者主体论观点。文本一旦完成就暂时疏离了作者,文本的意义不是作者赋予的,也不可能由文本自动生成。伊瑟尔从现象学先驱英伽登那里继承了“不确定性”和“空白”,认为文本本身存在众多“不确定”和“空白”的地方,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就赋予了读者参与文本意义完成的权力,文本意义的最终生成有待于读者,否则文本就是没有生命的。当读者遭遇一部文学作品时,读者在此之前生成的阅读经验和残留的阅读记忆,会自动参与到本次阅读活动中来,使自身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从而产生阅读期待。“而在阅读过程中,作品会对阅读期待产生有力的回应和反弹,阅读持续进行的时候,这种期待或是得到保持,或是发生变化和偏移,由此产生的巨大张力会使得阅读过程生机勃勃,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角色,成为一个能动的构成”。在这个过程中,文本也由“第一文本”向“第二文本”转变,由一个作家完成的作品变为和读者直接发生关系的审美对象,文本的意义得以在阅读过程中生成和完善。 在出版界有“金大仙”之称的畅销书运作高手金丽红,把畅销书的核心读者分为三个主要群体。第一个群体以13—17岁的初高中生为主,他们对阅读的需求强烈,阅读兴趣广泛但时间有限,而且容易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如来自家长和同学群体的影响,校园青春小说是他们的最爱,如郭敬明的一系列小说,除此之外还涉及动漫。第二个群体以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为主,比较追捧文化名人和成功人士的书籍,还有如余华、路遥等作家的作品会有涉猎,其它的像成功人士如白岩松、李开复的作品同样也很受欢迎,他们的阅读特点是求知欲极强,对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同时因为毕业后要进入社会,所以会在阅读中兼顾学校和社会,阅读面更深更广。第三个群体集中在22—45岁这个年龄段,这个群体通过阅读来为工作和生活充电,对于经济类的畅销书会有极大兴趣,如《穷爸爸、富爸爸》和《谁动了我的奶酪》等。他们具有强烈的了解世界、追逐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坚挺的购买力,是畅销书销售的主力。之所以做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此的区分,是因为每一个群体的阅读心理不同,阅读心理的差异又进而导致了阅读需求的不同
那么读者阅读文学类畅销书的具体阅读心理又是什么呢?
第一个阅读心理是希望从书中可以得到快乐,求得消遣娱乐的目的。 第二个阅读心理是求知,源自对内在审美追求的渴望
第三个阅读心理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群体的影响,让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认识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
二、文学类畅销书受众群体的细分化和大众化趋势
书籍是文明的产物。自人类脱离蛮荒时代之后,书就成了特权阶级的专属物品,知识的稀缺带来的是书籍的被垄断,文化的传承一直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直至工业革命之后这一情形才有所改变,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书籍开始在各个阶层和群体中普及。在中国情况也不例外,教育的普及带来了知识的普及,尤其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出现了人数越来越多的被称为“白领”的阶层,书籍也就随之走进了日常生活的领域。在畅销书刚刚出现的年代里,受制于当时情况,人们对于阅读没有太多的选择性,常常是一本书在很多人手中传阅,或是大家都去书店买同样的书。在当时,读者群体是重合的,是一体的,没有出现细分化的趋势。
改革开放之后,图书出版市场开始迅速发展,出版数量和种类比之以往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大大拓展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籍。由于人们阅读需求和动机的不同,书籍选择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受众群体的细分化一方面是因需求的不同而产生群体的差异化,另一方面也是书籍商品化的必然趋势,是图书市场市场化的必然要求。要想在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喜欢的是以郭敬明、韩寒为代表的青春文学,文字精致、唯美而又伤感,带有青春期特有的迷茫和骚动。职场小说的忠实粉丝则是都市里的年轻白领,文字残酷、冷静而又瞬息万变,体现职场“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网络修真玄幻小说的核心阅读群体则是最基层的“小白”读者,这类小说为他们提供了日常生活之外的并不精妙但足以安抚生活的幻梦,唐家三少就曾坦言这个群体是他最忠实的读者。
文学类畅销书受众群体出现的细分化和大众化的趋势,是读者群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这不但说明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指出了下一步出版业人应该努力的方向。要在对读者群体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读者群体进行细分,切实明确读者的需求,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一系列工作,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最终实现出版界和读者群体的双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伍旭生.大轰动——中外畅销书解谜[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3. [2]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黄夏红,女,1988年4月出生,湖北宜昌人。2010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湖北省直事业单位和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具体负责宣传、文秘等工作。闲暇之余,衷爱遐思随笔,以文字练笔自乐,擅长散文、随笔、各类公文等。现为自由职业者,兼职撰稿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