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的课程特点》,欢迎阅读!

幼儿园的课程特点
由于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瓦与特点不同,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区别。幼儿园课程不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而是充分发展幼儿在体、智、德、美诸多方面的潜能为目的,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一) 幼儿园的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3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保教合一,因此,幼儿在园的进餐、盥洗、午睡等都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幼儿的保育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 (二)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上课,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三) 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所以,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他们正确地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行学习。这一点也是与中、小学的学习的区别之一,因为中、小学生是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 (四)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幼儿园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学前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和直观。对学前儿童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儿童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路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了尺越有效。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课程内容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面发生变化的。幼儿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 (五) 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既然幼儿园课程是以生活的逻辑加以组织的,是经幼儿的兴趣为引导的,那么,幼儿园课程就不应以至少不应只以成人确定的系统的学科加以组织。生活是整体的,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某一部分。生活中往往蕴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可能。所以,幼儿园课程不应追求将现实生活割裂的或与现实生活不一致的知识系统,所谓发展领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在现实的课程实施中,儿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是综合的,应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 (六)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
幼儿课程需要反映幼儿心理行为发展由显性向隐性、由外部向内部过渡的进程,并揭示在此进程中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最佳途径。这就形成了对课程内容的另一点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具有活动性。原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g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