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学习材料

2022-08-12 13:06:5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3.3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学习材料》,欢迎阅读!
理论,学习材料,修正,激励,强化


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试图避免涉及人的复杂心理过程而只探讨人的行为,研究种行为及其后果对人们以后行为的影响,其代表性理论是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强化理论研究的是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激励的内容和过程,因此它主张对激励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刺激。所谓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奖励或惩罚)。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一)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对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给予奖励,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加强,并持续保持下去,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刺激物既有物质方面的奖励,如提高工资、发放奖金等,也有精神方面的奖励,如表彰、晋升、改善工作条件等。

补充说明:

为了使强化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实施不同的强化方式:

1 连续、固定的,譬如对每一次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都给予强化,或每隔一固定的时间都给予一定的强化。

2 间断地、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管理者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个人行为在工作中的反映,不定期、不定量实施强化,使每一次强化都能起到较大的效果。



(二)负强化

负强化是指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惩罚,使这些行为减少或者不再出现,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刺激物包括:减少奖酬、罚款、批评降职等。

补充说明:

要注意批评的方法: 1 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2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用语:批评语言要尽量使对方感觉到你在帮助他,而不是在批评他。 3 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提倡在公开场合“杀鸡儆猴”,因为这样容易使受批评的职工难堪,从而极易引起反感。


注意选择适当的批评时间:西方有些企业管理学家认为,不要在午饭前和下班后批评工人。



强化理论的实践意义

1)正强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行为激励方式,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组织中的主要强化手段。但是也不能过多地使用正强化,因为当强化强度不变时将减弱其刺激作用,也可能使人们产生错觉,把所得的奖励视为理所应当得到的,从而降低强化手段的刺激效应。

2)负强化实施起来较为方便,见效快,但其效果经常是暂时的,而且过多的负强化还可能给组织带来一系列后续不良影响。因此,管理者试图通过强化自己认为理想的行为来影响员工时,其重点应放在正强化上,而不是负强化上。

3)强化理论与其他激励理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在实际管理中不能以强化理论代替其他激励理论强化手段也不能取代其他激励措施。因为强化只不过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动机及其行为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其他激励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因此,管理者在实际管理中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影响人的行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激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c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