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3课文注释: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的历史条件、意义及危害

2023-04-23 19:37: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3课文注释: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的历史条件、意义及危害》,欢迎阅读!
佛教,历史,魏晋,南北朝,课文
课文注释: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的历史条件、意义及危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其兴盛的社会条件:其一,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多事动乱之秋,连统治者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他们亟需一种宗教信仰,既能麻醉别人,也能抚慰自己的灵魂。佛教有着系统完整的教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系其统治秩序。其二,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易于接受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被迫颠沛流徙,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希望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的轮回转世思想,让他们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胁和流亡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这就使佛教有了较广泛的信徒。

佛教在南方、北方都广泛传播开来。一些高僧在翻译佛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西域与内地的交流更密切。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等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佛教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一,消磨人民的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其二,耗费财物。南北朝时,各地大修佛寺佛塔。北魏凿龙门石窟,历时二十多年,耗费极大,用工达八十多万人。南朝建康就有佛寺五百多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萧梁百官为赎梁武帝,每次都耗钱上亿。这些钱财“皆是卖儿贴妇钱”!其三,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因此,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反佛、灭佛的现象。理论上范缜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政治上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N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