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孩子懂得分享》,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孩子懂得分享
作者:沈红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4期
摘 要:主要阐述了分享行为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为了能使孩子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关键词:分享;因素;途径
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所谓分享教育,是指引导孩子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是孩子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有力手段,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孩子分享现状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真正愿意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呢?有关专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在120个孩子中,只有16个(13%)愿意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且这16个孩子也是在提示和鼓励下极不情愿地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我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也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但一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使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怎样让孩子分享意识成为常态
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独占倾向的孤僻性格,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显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出,3~6岁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享行为,分享的行为意识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因此,分享行为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经过培养,孩子能减少自私行为,而较多地表现分享行为。为了能使孩子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一)讲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分享意识,激发孩子的分享意愿
要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在孩子吃点心时,我们总是把点心放在一只大盘子里,让孩子随手拿着吃。开始时,孩子总是你争我抢,一盘点心马上抢完。这时告状声也会此起彼伏:“老师,××小朋友吃了很多,我只吃了一点点。”根据幼儿期思维形象的特点,我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启发孩子明白道理,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懂得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之后,孩子在用点心时不再出现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