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肌理的图示化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2023-01-12 16:3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肌理的图示化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欢迎阅读!
肌理,城市设计,图示,意义,及其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肌理的图示化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肌理的图示化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摘要:城市肌理形态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这要涉及到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城市经济的开展脉络以及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考虑。运用图示对于现实中的形态对于问题进行描述和考察也是各学科的共同的研究途径。但是,研究的问题的不同也导致了学科的选用的角度和尺度都有很多差异。本文将从建筑学,社会学,人文地理等角度对于北京的城市的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各个学科对于北京的城市空间和形态进行。 关键词:城市肌理;图示化;北京;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行的加速,导致了城市物质空间逐渐高度聚集,在形态方面也不断变化,当城市作为主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时候,它也改变了人们生存的物质环境,这种物质环境的变异在意识形态层面影响了人们的认知经验在空间层面上限定了人们的活动行为,甚至在环境层面也改变了城市的微气候状况,自从上个世纪初欧洲根本完成城市化进入到相对的稳定的阶段时,就已经注意到了城市的空间环境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在文化历史方面的综合的相互影响。 2.北京城市建设历史

北京,这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都,从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开始,开始了首都开展建设史。1950年都市方案委员会成立至今的50多年中,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城市规划组织的正式编制就有七个方案,分别为1953年、19586月、19589月、1973年、1982年、1992年和2004年七次城市总体规划。这七个版本的城市规划方案,很好地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开展阶段对首都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根本思路。

3.城市肌理在北京城市中心东西城区中的表达

首先,对于城市肌理形态的研究存在这研究对象尺度的差异,就肌理的形态而言,所讨论的对象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肌理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建筑/地块,街道/街区,城市/区域这三个不同的层次。由于尺度的不同,带来了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就不同。比方,现在北京城市中的存在这多元的文化气氛的区域,以故宫和天坛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城市地块。以三里屯soho和银河soho等所引领的现代以及国际文化以北京的胡同所代表的民间传统的安静祥和的文化北京,这些都是组成了一个混合,但是又包容的北京。 4.在北京城市中心东西城区肌理中形态的研究根底与类别

涉及城市肌理形态研究学科领域主要有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历史学,这四个领域不是截然分开,泾渭清楚的,而是在开展过程中相互影响,逐步交融。 4.1 理学视角的研究

理学在城市空间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学人文地理分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康泽恩学派。它将城市形态要素定义为建筑及其开放空间、地块以及街道。并且借助不同时期的城市历史地图。根据建筑的年代,形式和地块形状、权属变迁等特征对于地块进行归类,把城市的平面图分为不同类型、等级的平面单元〞。并且这里与北京故宫相连,两者的延续


性,使得这一地块成为最高等级的平面单元〞。 4.2 城市规划视角的研究

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的快速开展促使人们把城市空间看作可利用资源进行合理布局。特别是现代主义兴起之后,以城市人口为基准的各种和空间利用和布局相关的指标体系逐步成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形态的主要技术手段。因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城市肌理形态是有道路交通网络和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分布的各种具有功能,容量指标和地块所构成的。 4.3建筑学视角的研究

建筑学领域,城市肌理形态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意大利类型学传统的影响,意大利人诺里1736-1784年绘制的罗马地图,在延续图底关系图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把一些封闭的空间诸如万神庙以平面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充分表达了建筑形体与开发空间的关系。与地理、城市规划不同的是,建筑研究更加注重三维的空间环境,但是由于生成方式的变换,街道、地块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北京城的平面是单体建筑的重复来组成一个建筑群落,多个建筑群落组成一片城市街区。 4.4社会学视角的研究

城市化进程促使社会学领域开始研究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城市肌理形态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各类型的城市空间政策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成中的影响,例如whitehand在康泽恩学派的根底上对城市形态的社会经济城市规划背景研究另一个是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5.城市肌理形态图示表达的内容与分析方法

以上概述外表,首先,城市肌理形态的研究,其关注的领域以街道和街区这一层面为主。所以北京中心城区以前存在的大量的胡同恰恰符合这一特征,可惜的是大量的胡同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被撤除。虽然在不同领域、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不同,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一致性,其对图示语言的使用也是一致的,即通过将其简化为更加抽象的集合形要素来加以表达和分析。

其次,形态研究中的形态描述并不只是为了如实的记录现实,而是需要按照希望描述或解释的形态问题出发,从各类空间图示中提取无法直接显现的形态特征、规律。 5.1线性特征的表达

城市肌理平面中可被提取的线有两类:一类是在现实中存在的线,例如街道空间的平面边界线;另一类是从空间中提取的抽象的线。

基于线性特征的图示描述,可以对其进行一些相关的分析:首先是线型的分析,是直线、折现、还是曲线以及对曲折程度的判断。其次是线的连续程度。第三是线的连接关系。这主要是空间中对轴线机器交接关系的构型分析。北京城的中轴线贯穿城市中心,与其他直线根本都是直角相交,并且每一根线都是有始有终,不会凭空出现。 5.2平面轮廓的表达

平面轮廓的图示主要通过描绘边界来描述城市肌理形态要素的平面投形,比方街道――区平面、地块平面、建筑平面。面也包括对区域的描述,即对各类空间要素占据的范围进行界定。北京城市平面图最为根本的功能是空间定位,因此基于城市平面图就可以通过制定空间网格坐标体系将关于形的描述落实到一个特定的坐标系统中。通过平面轮廓的描述,可考察肌理形态的分布特征,就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空间要素的散步情况。 6.结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8a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