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阐述

2023-09-17 20:3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阐述》,欢迎阅读!
日语,二外,日本,阐述,引入
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阐述



1 研究的目的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合作的领域变得更广,层次也变得更高。是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对方的文化常常会发生一些误会和摩擦。对此,2011年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上,大会组委会和中国日教学研究会会长修刚提出了外语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共同生存的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曹大峰教授也在论文中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的日语教育不仅需要重视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相互理解,而且应该重视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日语人才

传统的日语教学注重对词汇及语法结构的讲解,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高级文化层面上的交流要求。而且二外日语教学所面向的对象是非日语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上,二外日语不可能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不可能把科目划分得很细。这是二外日语教学面临的现实,二外日语教师必须在摆正教学心态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学生有限的精力,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在学生可承受的课时内,完成将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的方法才是值得探讨的,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2 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二外日语课程设置的科目大多是基础日语类、“IT类或商务日语类,总课时一般不会超过200课时。而设置二外日语的专业多为理工类,能达到学术交流或是成为就职语言工具是这类学生学习的目标。根据研究和以往参与日企的面试经验来看,达到学术交流或就职水平至少需要日N2以上水平。教学大纲对日语N2级别的学习要求是至少达到600课时。现实与要求差距大,为了达标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如下问题。

2.1 笔杆下的状元,交流中的哑巴

为了能使学生在日语N2考试中通过,教学时更注重单词意思和语法结构等的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做题,而非营造语言环境让学生练习交流。真正交流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学生即听不懂,也插不上嘴。即便是语言能力强的学生由于对对方国家的不了解,也没有可以交流的共同话题。

2.2 过于追求速成,忽略了对目标语言国的社会文化意识的培养


就像陈岩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提到的一样,无论交流的任何一方都在他所存在的社会的价值观的框框中行动,交流行为中投有社会规范的影子。不理解对方的文化就无法理解对方的价值观,也许可以明白对方语言的表面意思,但却无法理解其内在含义,这样难免产生摩擦。

由此可见,日语N2的通过率并不能作为衡量是否达到了二外日语教学的目标的依据,使学生能够实现与日本人的交流、能够适应日本社会才是二外日语教学的意义所在。因此,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教学十分必要。

3 将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的方法

二外日语教学中引入的日本文化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在本文是指关于日本各方面的信息

首先,要明确一点,引入并不是要喧宾夺主。根据赵玉婷在《工科院校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调查中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从学习的习惯角度考虑,仍然支持传统的学习方法,但较之以往,现在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参与课堂的欲望也更加强烈。所以,巧妙地将文化知识融合在词汇、语法、句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日语,并能够在相应的场合灵活正确地选择出合适的表达才是目前日语教学追求的目标。

其次,笔者认为引入并不是简单地拿过来,对于日本文化教学应该是量的积累质的挖掘相结合。有多年使用日语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对日本了解的增加,通过观察、比较、沉淀,对日语的表达方式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无疑量的积累是会产生质的飞跃,但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二外日语是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学习的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办法等待瓜熟落地。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缩短学习时间,也就是帮助学生减少盲目的发现、比较、鉴别、分析的时间,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质的挖掘,从而把日语学通学懂。

笔者总结他人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现将具体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3.1 利用课前5分钟,让每个学生都来介绍一段日本相关信息

这是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日本的一个好方法。素材收集阶段,参与的学生完成了对材料的比较和鉴别;介绍的时候,整個班级的学生都获取到了新的知识。样不断地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就能让学生对日本的各个方面都有简单的了解。


3.2 课上引入日本高校ワークショップ授课方式,通过讨论的方式给大家创造听说的机会

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关日本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可以引入日本高校ワークショップ的授课方式,最后请每组代表总结本组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给予语言上的指导,点评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给出有代表性的日本人的观点。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加对日本人及其社会的理解。

3.3 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办日语班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好报纸的版面内容,如,新闻,文艺,生活,学习等,然后组织学生分别到各大日语网站和日语学习网站选取优质的内容。日语初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采用标注假名,中日文对照的方式。这样做是对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有效弥补,既挖掘了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综上的方法既有表层的文化获取,又有深层的文化挖掘,使日语学习在相应的日本文化土壤中可到了有效地实施。同时,组织日本文化方面的相关活动,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延伸课堂教学获取日本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增加现有的基本课时数量,在操作上也具备可行性。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沉淀,同时又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语言的产生与地域、社会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不同地域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他们的语言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学习对方的语言,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这样在使用对方语言的时候,才不会产生歧义生出误会。

参考文献

[1] 曹大峰.2011年中国日语研究综述[J].日语学习研究2012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w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