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育儿-秋季保健常识

2022-10-04 03:07: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健康育儿-秋季保健常识》,欢迎阅读!
育儿,秋季,常识,保健,健康
健康育儿-秋季保健常识



精神调养

秋季的精神调养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平静,收敛神气,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准备。触景生情,易增忧伤。忧伤又容易伤肺,肺气虚后,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又会下降,耐受性的下降,又进一步促使伤感、悲秋情绪。《黄帝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这对精神调养也适合。中医认为心藏神,神安则寿。若不知调摄精神,则精血渐衰,形体耗败,老衰立至。秋冬之时调养精神以养其阴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求做到安然恬静,虚怀若谷,无过多奢望,无过度思虑,尤其不宜动怒。因怒则气机上逆,每易耗伤肝血,损及阴精,甚则阳亢化风,而容易诱发眩晕、中风等病症。遇事冷静处理,以保养阴精。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不断丰富生活内容。金秋十月,与农民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琴、棋、书、画,自得其乐。精神调养上要掌握主动权,要多想高兴的事,多做高兴的事。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作相应的调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因为秋天晚风凉,人由夏时而来尚不能完全适应,故而早卧,既顺应阳气之收,又避免冷气入中。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阳气收之太过。在秋季,还要注意衣服的增减。初秋季节虽然还有一段比较炎热的日子,但一早一晚却是凉风习习了。因此,立秋之后就不要再经常赤膊露体,随时防止凉气的侵袭。民间说的白露不下露,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要避免一下子衣服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对于青少年,宁可让其冻一冻,以增强其耐寒能力。到了深秋季节,风大转凉,则宜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燥邪犯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故在饮食调养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元代著名营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运动调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候。秋季开始,即要注意耐寒锻炼,以增强肌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登高节,与亲朋为伴,登山远眺,满山披红挂绿,层林尽染,一派宜人景色尽收眼底。登山既可锻炼体力,又可饱览名山秀水,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们都不会忘记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骨肉之情,跃然纸上。听说广州人和港澳


同胞,每逢重阳,必到白云山登高,山上山下,万头攒动,可见登高已经为群众性的盛大风俗和体育活动。登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同样也得到很好锻炼。

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也较少,而且阴离子含量高,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显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在登高过程中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当然,中老年人参加登高活动也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掌握正确的登高姿势(上山的身体重心要前移,步子放小些,落脚点要近些,坡度较陡的山路应膝盖抬高些,上体前倾些;下山时上体要直立或稍向仰等。同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身体功能的变化,不要勉强从事。

深秋后,活动就不宜太剧烈,中医认为:秋须守其内,尽量以平缓之运动为主,如练习秋季养生功等。

[出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po.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