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终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01 21:34: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移动学习终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英语教学,终端,移动,小学,应用
移动学习终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平板、智能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类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普及,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学校管理的方式,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移动学习终端的应用不是个别活动,是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下学生一人拥有一个移动学习终端,在英语课堂中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辨识各个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移动终端 英语 教学

一、移动终端类学习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11条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在英语课堂中移动学习终端的有效应用 1.选择或自主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推送到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可以把视频音频动画电子书、微课等多种素材整合在一起,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设计

制定针对移动学习终端在英语教学应用教学计划,定时定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在课后进行反思

3.建立学生移动终端学习使用机制

1)课前预习。阅读课文、预习单词等预习作业学生到底做得怎么样,以往很难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通过数字化的预习,结果则不同。

2)课堂即时反馈。课堂客观问题的反馈:移动学习终端通过一些教学软件的安装,可以给孩子在课堂上直接用平板做选择和判断题,而每个孩子的答题结果都会通过软件反馈给老师,对学生的出错环节和准确率一目了然,学生做完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全班的正确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小组合作学习展示。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把小组合作的成果用文字、录音、照片等方式传送到系统中,教师则可以利用系统平台了解小组合作的情况。

4)课后复习。在教师上完课后,利用移动终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发布学生的复习任务。不仅仅可以是枯燥的听读作业,还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如英语配音、绘本阅读、美文朗读等。

三、英语学科先行,以促进移动学习终端在其他学科应用

下面笔者想以PEP小学英语Unit4 At the farm》一课的Let’s spell教学为例,通过案例对比式的实验研究,摸索与构建手持移动终端支持下的新型小学英语学习空间。 1.实施对比实验


我们教授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下册《Unit4 At the farm》,在试验中,传统课堂的教师通过提前搜集的很多带有or的单词,教授语音or。教师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识记单词。在数字化课堂上,我们提前在云班课中为学生制作电子课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听录音,自由翻阅,一时没听懂的内容可以退回再温习一遍。教师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让学生自己通过打地鼠游戏认读很多带有or的单词,学生们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参与率大大提高了。 2.分析实验数据

1)课堂测试分析:本节课测试,将在线答题,通过测试榜单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用时多少,在班级排行多少,在数据分析中,老师可以看到每个题学生做的正确率情况,视情况讲解。

2)知识理解性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教材中的单词、句型及用法不像汉语中学生从小接触的字句段,显得抽象、难以掌握。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就能简单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3.发现实验成果

1)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师生问答式,而数字化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利用iPad互动功能的特点,教师尽量让孩子开口说,学生学的方式改变了。

2)评价方式的优化。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对自己娃娃的介绍中,通过自行录制音频,利用啪啪软件共享到网络,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纠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孩子们也从中学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网络及时进行学习果的自我评估。

3信息素养培养过程的落实。iPad引入课堂之后,通过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学生素养的培养过程。利用数字媒体来理解信息,学生学会观察、收集和编辑信息通过发布在线视频、互动电子书等方式,讲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按部就班地学习到学生自主地展示。 参考文献

[1]教育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h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