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08-28 06:3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俗风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民俗风情,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俗风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张海洪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民俗风情旅游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并从分析中得出了能促进我国民俗风情旅游发展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民俗旅游;文化;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98-01 一、我国民俗风情旅游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严重滞后。由于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消失和破坏是无形的和内隐的,人们往往容易忽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概括而言,在这方面我们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国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及消失的迅速性,对抢救工作形成极大的挑战。第二,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文化部门对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滞后,资金技术贫乏,正面主导参与乏力。第三,民俗旅游对民间原生态文化价值认识肤浅,缺乏文化规划。旅游市场对民间艺术遗产庸俗化、廉价开发,对社会造成文化误导和原生态破坏。

(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缺乏科学、全面的、可持续的规划和开发。目前,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置国家有关规定和民俗风情旅游总体规划于不顾,造成了一些破坏和损失。有的地方偏离民俗风情旅游的性质和宗旨,在景区内大兴土木,各种各样的旅游设施包括餐厅、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五花八门的游乐场纷纷出现。开发建设的无序状态,造成了高品质的民俗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或低水平开发,并带来了旅游市场的混乱,严重影响到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民俗文化正面临商品化的冲击,民族特色旅游受到严峻挑战。艺术真实与商品化问题一直是民俗旅游发展中所要面对的问题,游客在旅游目的地能否得到真实体验,了解正的目的地文化,欣赏具有典型风格的民族艺术,这也一直是旅游社会研究的焦点问题。现在有一些旅游开发部门为了迎合与吸引更多的游客,把原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场合,并按传统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仪式、礼俗,经过舞台化、程式化、简便化的包装,出售给旅游者,使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甚至走向面目全非。商品化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旅游地淳朴民风的丧失,经营管理中追求短期利益,不规范经营,频频出现欺诈游客的现象。这样,既不能使旅游业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发挥旅游的经济作用,又不能满足旅游者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民俗旅游地面临着大量的人才外流的现状。有一位人类学者曾在丽江做过一次长达两个月的调查,发现了这一还未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她发现老年人正在慢慢离开人世,青壮年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外出打工,当地的歌手、舞者等有一技之长之人被外地旅游企业、文艺团体挖走,村子里以老、弱、病、残居多。民俗文化将因此而断层。这也是许多民俗旅游地、特别是边远落后的民俗旅游地面临的通病:家里只剩老人孩子。民俗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以人为载体的,没有了人何以传承、发展、创新呢?所以,民俗旅游地面临着空前的人力资源匮乏。 二、发展民俗风情旅游的对策

(一)在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中,实施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战略。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是我国民俗风情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无论强调保护自然生态,还是强调保护文化产,实际上都是在强调保护民俗风情旅游的整体旅游环境,维护民俗风情旅游的旅游形象。提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战略,并不是反对旅游开发,只是反对那些不遵循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的开发,反对那些不惜牺牲环境、牺牲珍贵旅游资源、牺牲民俗风情旅游整体形象的破坏性开发。

(二)摆正文化价值与现实利益的关系。民俗旅游、经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是民俗旅游的源泉,经济是民俗旅游文化的动力。现代化旅游给民俗文化带来的冲击,对那些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造成的消极影响显得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价值高于现实利益,留守住文化的根,才能使民俗旅游之树长青。所以,旅游业在开发艺术民俗等深邃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旅游资源时,应特别注意如何摆正旅游和民俗文化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的辩证关系。如何正确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影响民俗、民俗旅游发展的明天,同时也会影响民俗文化本身在审美形式和内容上的有益创新和逐步完善。为此,应尽可能地降低旅游经济可能给民俗文化审美价值造成破坏性的负面影响。 (三)树立精品意识,推出精品民俗风情旅游项目、线路、景区。现阶段,对我国民俗风情旅游的发展来讲,扩大旅游需求,扩大接待规模已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如何提高旅游质量,优化旅游供给。但民俗旅游开发中仍然存在着四面出击、到处开花的现象,一味追求数量,而不在民俗风情旅游项目、线路、景区质量、提升档次上做文章。为了进一步优化民俗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和大旅游环境,在全国形成可持续发展民俗旅游业,必须加大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促销,统一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优化民俗旅游地的旅游供给,树立我国优质的民俗风情旅游形象。

(四)在民俗旅游区建立走统一领导,分散经营,采取公司+农民+基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型经营的道路,为留住人力资源奠定基础。要留住当地人才,必须为人才提供其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在民俗旅游资源保持完好的村寨建立民俗文化旅游村,建立民族手工艺加工点,歌舞队等,使人才安心留住。当地政府还应出台留住人才的政策,让其感受到家乡的建设需要他们,他们是家乡的栋梁之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蕴藏着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方法作为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指导,它才可以转换为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俗旅游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理学 参考文献:

[1]刘敦荣,刘英.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发国内旅游[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152 [2]乔晓光.传承活态文化[J].新华文摘,2002(11):134.

[3]陶伟.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1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W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