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三 汉文 五帝本纪赞-古文观止

2022-08-15 17:46: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文观止卷三 汉文 五帝本纪赞-古文观止》,欢迎阅读!
观止,古文,五帝,本纪,汉文
古文观止卷三汉文五帝本纪赞

卷三汉文五帝本纪赞 《史记》 【题解】

本文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历史,共52万字,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全书对三千年来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演变发展,作了既概括而又详细的叙述。它不但是一部历史杰作,为我国史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均颇具文学价值。这些作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与相互间的矛盾冲突,结构与布局既尊重史实,又颇具开阖跌宕之势,再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正因为如此,《史记》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自幼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址,考察了历史遗迹,调查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第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史令,此为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太初元年,他42岁,正式开始了这一工作。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忍辱含垢,更加发奋地写作《史记》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约在53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绝后的巨著。除《史记》外,他的著作今存的还有《感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本篇是《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的最后一段,用以说明“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作者见解。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


史书所沿用。这篇赞语历述有关五帝——黄帝、颛项、帝喾、尧、舜的记载;根据传说的紊乱和缺漏情况,说明整理五帝史迹的必要性,从而反映了司马迁著作史书的求实精神。

【原文】

太史公①曰:学者多称五帝②,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③,而百家④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⑤。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⑥。余尝西至空峒⑦,北过涿鹿⑧,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⑨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並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注释】

①太史公:司马迁的自称,他曾任太史令。②五帝:见题解。③《尚书》上古政治文诰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又称《书》《书经》。尧:即唐尧,传说中的远古帝王。④百家:即诸子百家。⑤荐绅先生:即士大夫。荐绅,即捂绅,又作缙绅。⑥《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乃《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之篇名。有些儒者认为不是圣人之言,不可信,故不传学。⑦空峒:即崆峒山,在今甘肃省平凉县西。⑧涿鹿:即涿鹿山,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⑨古文:指用古文字(金文、战国文字、篆文)写成的典籍。论次:评论编次。

【译文】

太史公说:学者们常常谈到五帝,这已经由来已久了。但是《尚书》只记载尧以来的史事,那些诸子百家虽然谈到尧以前的黄帝,然而他们的记述并不太正确可信,士大夫们对此多有诘责。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有些儒者不传授学习。我曾经西到崆峒山,北过涿鹿山,东到大海,南渡江淮。所碰到的老年长者,都往往谈及黄帝、唐尧、虞舜活动的地方,然而这些地方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L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