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议西学中源说》,欢迎阅读!

小议西学中源说
《管锥编》第2册第681页引江庸《趋庭随笔》廖平言孔子通英文法文之说,见于是书卷一。原文作:“郭允叔云闻蜀人董清峻曰:季平解《论语》‘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谓法兰西文比英文难学云云,真是儿戏矣”。
廖氏此论似当产生于戊戌后思想学术的“三变”时期,观《四益馆经学四变记》(成书于1906年)可知,此时廖氏以为旧日今古经学之考“大抵皆就中国一隅而言”,实则孔子早有经略地球之论,初非中国一隅之圣。故以《商颂》“小球大球”为地图,解以“大九州”说,阐为《地球新义》一编,“见者大哗,以为穿凿附会,驰书相戒者不一而足”。
钱锺书又屡引王馀佑言杜甫通拉丁文一说,即以“莫笑田家老瓦盆”之“老瓦”为luna也。明末以还,东西文明信息交流,士夫多不免有穿凿想像之言论。然明季人尚多能识西学、西教中之真远者,此经钱锺书、李奭学之阐发,已为不刊之说。钱锺书《容安馆札记》第749条,引明遗民李世熊《寒支初集》卷七“答彭躬蓭”云:“乃知岩墙之下不无正命,圣贤亦有论说未到处。惟西教无生、天学念死,刻刻惺惺,差是受用处耳”,即可见于一斑。又引《二集》卷五“答王振子”:“大西人问年寿,每以见在者为无有,如贱辰七十,则云已无七十矣,此语凄痛,足发深省”。按,此处钱氏未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禅说”部一则(曹孝廉视余以所演西国天主教,首言利马窦年五十馀,曰已无五十馀年矣。此佛家所谓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无常义耳。须知更有不迁义在,又须知李长者所云一念三世无去来,今吾教中亦云六时不齐生死根断,延促相离,彭殇等伦,实有此事,不得作寓言解也),似比李世熊之说更早。明清之际学者多有习拉丁语文之人,方豪《拉丁文传入中国考》,即举出方以智《通雅》卷五十“切韵声原”,杨选杞《声韵同然集》,刘献庭《广阳杂记》数例。
清代朴学大盛,学者于西学反多抱怀疑之态度。《十朝诗乘》卷
七引梅文鼎《上孝感相国》诗云:“畴人守师说,蔑肯窥西书。欧逻矜别传,宁能征昔儒。二者不相通,樊然生龃龉。大哉圣人言,流传自古初。历同声教讫,兹事肇唐虞。沐浴文治深,敢自弃颛愚”,是为“西学中源”说之创始,又撰《论中土历法得传入西国之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历算全书》卷四,“历学疑问补上”),引《史记·历书》言幽厉之后周室微,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为西学中源之确实证据,后经阮文达《畴人传》阐微引申,得以广布。须知此说虽谬,然江南算学反由此得以发扬庚续,其功亦不当埋没也。
王国维言道咸以降之学新,“其所陈夫古者,不必尽如古人之真;而其所以切今者,亦未必适中当世之弊。其言可以情感,而不能尽以理究”,此说甚为切当。全汉升《清末的西学源出中国说》一文已廓清晚清“西学中源”说之大体,其中以王仁俊《格致古微》六卷(后改编作《格致精华录》,近人不察体例之变化,多误以此二书无分别)为集大成者,实王以西眼读中书、以新眼读旧书,并非主张“西学中源”之人。故当以郭嵩焘友张自牧《瀛海论》为代表,此文几穷举经纬子史典籍,如谓《大戴礼》、《周稗算经》、《尚书考灵曜》、《春秋元命苞》、《河图括地象》有地动说,墨子为化学、光学、力学之祖,《亢仓子》有蒸汽机原理,《礼记·孔子闲居》篇、《关尹子》、《淮南子》中讲电学最先,《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记载机械技术等等。郭嵩焘伦敦日记录严复当面痛斥其友文章之语。然严能以理究乎真伪,未能于情感上建立理解。查张自牧作文用意,非在意气上争夺短长,而实有出于“名之为西学,则儒者动以非类为羞;知其本出于中国之学,则儒者当以不知为耻”之虑,或可谓之以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者欤。梁任公《变法通议》多袭张文,立说则更鲜明:“故夫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征之域外则如彼,考之前古则如此,而议者犹曰‘彝也,彝也’而弃之,必举吾所固有之物不自有之,而甘心以让诸人,又何取耶”。至于郭嵩焘断称埃及文字出自中国六书,缪佑孙谓俄语多源自汉文,花之安(Ernest Faber)以“阏逢”、“摄提格”与巴比伦古音相同,伍光建言英文变位变格类如汉字之“假借”,则不免为后世喜言“殷地安”、“夏威夷”等好事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H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