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2023-03-08 20:1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欢迎阅读!
成因,学前教育,浅析,对策,倾向
浅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学方式上,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活动为教学手段。游戏作为幼儿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幼儿游戏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副产品。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采用灵活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等方式开展游戏教学但是,幼儿园为了追求学习效率,采取小学课堂教学形式。幼儿小学生一样在教室里接受知识,如读卡认字、讲解字词和书写练习等。幼儿教育方式与小学完全一样,毫无游戏色彩可言。

2.教育内容上,侧重知识数量和难度。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表象认知阶段,思维能力比较差,无法完成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但是,普遍存在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甚至将小学年级的课本作为教学材料,把学习数学运算、学习读写和背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要求幼儿掌握一些小学年级数学和语文知识。如此强化知识的教学内容严重偏离教育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教学的规定,使幼儿生活常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得不到落实,很难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3.教学管理上,小学制度幼儿行为进行管理幼儿每天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时间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幼儿课节数一般控制在24节,每节30分钟,而小学课节数一般在56节,每节40分钟。但是,许多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小学一样,基本以集体教学为主,规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了统一的教学内容,实施文化教学游戏教学活动占据的课节很少。

4.幼儿课程超载,早期专业特长过度开发。许多幼儿园为了吸引学员,


常开办特色教学班,幼儿除了学习生活常识之外,还要学习英语计算机钢琴、绘画和舞蹈等课程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特长,花时间和金钱进行某方面特长训练。使幼儿超负荷学习,影响正常成长。 二、学前“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1.父母“望子成龙”的急躁心态。近年来,家长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加上应试教育影响,不顾幼儿能否承受压力,强迫幼儿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和专业特长。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急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种强迫性的学习行为,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阻碍幼儿身心发展。

2.幼儿园之间的生存竞争。近年来,幼儿教育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各种特长形式的民办幼儿园兴起。民办幼儿园由个人或者合伙创办,以营利为目的,大多幼儿园财力有限,教学设施不全,办学条件比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民办幼儿园为了盈利,开办特色班,增加小学教学内容课程,以弥补资源不足。许多家长会选择这些教幼儿识文断字的学校,迫使大多数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改变幼儿教育初衷,使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

3.幼儿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不科学幼儿教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幼儿掌握的知识和考试成绩,而忽视幼儿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为了满足考试需要,教师注重教科书中知识的灌输,忽视幼儿兴趣爱好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学习任务繁重。虽然教育部门明文规定小学不许进行相关招考试,但是许多小学还是喜欢优秀生源,通过成绩筛选学生。因此,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为进入小学的预备班。 三、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9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