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2023-03-16 08:4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欢迎阅读!
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如何,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任何学生都处于某个班集体中,然而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比较淡薄,这样的学生很难被社会接纳,所以加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势在必行。

一、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转型,社会现实的变迁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结构多元化,学生面临新的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的社会是美好的,但也有阴暗的一面,一些社会丑恶的现象影响着当代的学生,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当他们对社会缺乏观察、分析的能力的时候,他们就看不见社会光明的一面,而把利己主义放在首位。

现在,学校里的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都是在较优裕的环境中成长,虽然他们聪明,知识面广,但他们自身优越感强,自我定位较高,个性强,长期经历的是他人为自己服务,“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较明显。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孩子,心里很难想着他人,行动中就更难去热心助人。

二、加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途径和方法 1 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知。集体主义是国家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当代学生同样应该具备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的价值观。 2 确立班集体的工作目标

班集体是基层学生群体,班集体工作目标是为班集体工作确立方向,使学生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步调。工作目标由学生自己去研究,谋划,制定和确立,目标有学期目标和月目标。他们研究确立目标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集体智慧和力量的过程,目标确立后,执行目标和实现目标更需要全体学生团结拼搏,共同努力,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3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集体活动是学生张扬自我,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样的集体活动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关心,产生班集体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 4 创造和谐的集体氛围 集体主义精神是在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准则、生活准则和道德准则,这种精神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有充分的体现。在和学生的接触了解中,发现每个学生都喜欢温暖的集体,所以创造一个积极上进、团结进取、温暖和谐的班集体气氛是学生们共同的愿望,而这种好氛围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信任人的态度来发展友谊,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他们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使班内保持一种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班内同学团结得越紧密,凝聚力就越强,集体主义气氛就越浓。

5 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一个班集体中,集体是载体,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为他搭建的大平台上更好地展示自我所以,良好的班级集体氛围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良性发展。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不能总是局限于几个固定角色,应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挥班级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里,就要提及学生的个性了。学生的坚强的个性的发展跟他参加学生集体的必要性并不矛盾——相反,有在集体中,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个性才能发展。所谓“个人的东西”,正是使一个人跟别


人不同的东西,而这种差别正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在集体中可以学习怎样适应环境,在集体中还可以衡量和发展自己的各种精神力量和身体力量。 6 鼓励学生加入社团组织

社团是学生现在课余活动中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加入的团队形式,社团依靠自主管理,目标明确,交流通畅。通过社团活动,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学会成员之间的自由交流,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强化团队意识,这种团队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建造学生集体中相互关系的整个体系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以大部分精力去关心其他人:同志、亲人以及所有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在这些相互关系中获得的道德体验,是那些高尚道德品质——大公无私的善良,发自肺腑的,真正的关切和同情心的无穷无尽的源泉。”

总之对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各种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对人的爱心和社会的责任感,以便将来能顺利步入社会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新世纪的创造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pY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