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2022-08-12 18: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欢迎阅读!
鹤琴,幼儿教育,中国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PT课件,教案,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对父母的要求,关于“玩物”的思想等内容,。

陈鹤琴(18921982

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

1917年毕业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教育硕士学位。1920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陈鹤琴回国任教,自此开始了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主要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研究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师范教育到开办实验幼稚园、公立幼师、国立幼专和高师幼儿教育系,创建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

1


理论和实践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作出了划时代贡献。他是我国最早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之一。 1923年,他在南京创办鼓楼幼稚园,倡导中国的幼儿教育,使之成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第一个实验园地。

1921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儿童心理的"四心"特点,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戏心。 《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是我国学者探索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之 开端。他在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年龄特征,揭

了儿童形成心理特性和道德品质、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智

和体力的心理过程,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为我国

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主要思想:

(一)儿童期的意义

2


陈鹤琴认为儿童期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儿童期发展能 力的时期,另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

谓可教性。"还认为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的一个时期,

并把幼稚期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 (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原则

1.

儿童的模仿心与父母的以身作则 游戏心与游戏性的教育 好奇心与鼓励儿童好问

2.

3.

暗示性教育原则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es.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