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政策》,欢迎阅读!

社会政策
一、单选多选:
1、(德国)最早建立社会政策学会。
2、贝弗里奇报告是于(1942年)英国公布的。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有:社会求助、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服务。 4、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是: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文本、社会政策资源、社会政策运行。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或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西蒙)提出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7、(查尔斯。林德布罗姆)是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
8、公众首先意识到和重视一个问题,形成一定的公众压力,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影响政府,促使产生相应的政府议程,这是(公众议程)
9、利益集团影响社会政策的方式有(直接的游说、提供竞选捐助、个人的接触、施压、动员草根组织) 10、社会政策制定要坚持的原则是:(民主参与、稳定性、系统性、可行性、公平性) 11、政策方案选择的标准包括(价值、成本--效益、可行性、风险)
12、在专制王国时期,英国政府主要通过(父权主义原则)来对城市流浪者进行社会管制。 13、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18世纪)这一时期形成的。 14、1834年英国的济贫法体现了对穷人的(劣等处理原则)
15、工业社会对社会问题的反应方式包括(自由放任主义方式、革命性社会反应、改良性社会反应) 16、福利国家的思想基础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贝弗里奇报告)
17、中国社会政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形成、发展阶段、停滞破坏时期、恢复扩充时期、改革转变时期)
18、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属于(语义解释) 19、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这是(政策附加)
20、确定实施细则的主要方式包括(对社会政策条文的解释、社会政策规划、政策行动的程序化、附加规定) 21、社会政策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包括(受益者资格及其认定方式、确定具体的受益标准、其他配套政策及措施) 22、政策试点步骤包括(选择试点对象、设计试点方案、总结试点结果) 23、社会求助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技能、服务、教育文化)
24、中国古代的灾害救助措施的有(养恤、贷赈、蠲缓、安辑、调粟、平抑粮价、以工代赈) 25、社会保险是通过(保险)原理来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权益的。
26、保险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7、社会团结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
28、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有(现收现付、完全积累、部分积累)
29、下列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不需缴费的两个社会保险类别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 30、卫生政策主要是指由政府和(社会)来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31、(1952年6月)我国城市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这一制度直接未被彻底打破。 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主体包括政府、个人和(集体)
33、我国的医疗卫生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政策、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医疗保障政策(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其他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政策(环境政策、生育政策、体育政策))
34、1958年9朋(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35、(198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36、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7、弗兰德。孔比斯提出,教育政策需要研究(教育经费、课程、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行政权力)
38、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指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39、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
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被认为是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实质上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的干预行动。社会政策是要改善民生,旨在促进社会公平。 3、残补式福利政策:是指应该首先发挥市场和家庭的功能,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4、社会政策实施:是一项社会政策是怎样变为社会现实的,即它在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样的社会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社会政策实施是一个行动与过程的概念,它指的是社会政策在指向目标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行动与过程。
5、社会政策评估: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政策模式、某个领域或具体项目等分析单位,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作出的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估。
6、社会政策调整:指在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反馈意见,对政策的对象、手段、组织等进行的调整和改变,以期改善政策效果。
7、社会求助政策:是指国家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帮助解决各种特殊困难而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政策和法规顺利实施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网络、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由国家对生活水平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居民给予生活照顾,以使其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9、社会保险:是一种保险行为,是运用保险原理对国民的风险进行分摊和补偿的一种政策,是一种政府的政策,要靠政府强制推行,是一项非营利性的事业。
10、医疗卫生政策:指政府和社会通过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预防疾病和促进、保护或恢复国民的健康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行动的总称。
11、新农合: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2、教育政策: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教育需要,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行动规则及其实践活动。是满足人们教育需要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干预,保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是教育政策的重要功能,是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
13、教育券:是一种重要的代金券,政府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折算成为教育凭证发给具有资格的受教育者,通过这种教育券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学校就读。有不同的形式:学费减免、免费提供教学用品。
14、劳动就业政策: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运行以及政府和社会干预劳动力供需状况以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的原则规范及其行动措施。
15、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劳动者参加并履行缴费义务,对因失业而暂时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维持其基本生活。
16、住房政策:针对住房问题,为了实现住房供需平衡和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政府干预住房领域的各种行动,这些规则和行动可能影响住房的供给、需求、数量、质量、价格或占有形式等。
17、住房补贴:政府为了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通过降低住房的价格和租金,提供现金支持形式的住房福利。
18、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只不过是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梅志里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概念,认为社会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一起协同促进人类福利的过程。”
19、适度普惠型社会政策:分解为适度和普惠两层意思。普惠指的是覆盖面,即目标定位问题;适度指较低水平的,且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福利水平。
20、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指由政府和社会基于本国或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向全体国民(居民)提供的,涵盖其基本生活主要方面的社会福利。 三、简答论述:
1、布莱德肖的需要有哪四种类型:1、规范性的需要2、感觉到的需要3、表达出的需要4、比较性的需要。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或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人们所需的标准。当达不到这些标准时,就存在(规范性的需要)。(感觉到的需要)是一个人在自我陈述时反映出的需要和想要的服务。当一个人感觉到某些需要与期望未能满足,并把它们说出来时,那便是感觉到的需要。当个人反自己的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出的需要)。当个人通过与他人相比,发现自己生活条件上的不足并产生新的需要时,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Y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