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安徽大学为例

2022-10-26 09:5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安徽大学为例》,欢迎阅读!
安徽大学,拔尖,探析,人才培养,高校
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安徽大学为例

作者:赵 王良龙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年第3



摘要:培养拔尖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许多地方高校开始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文章从国内外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了安徽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及特色。

关键词: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72-0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力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培养拔尖人才已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领军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划纲要(2010年—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部署,教育部于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9所部属重点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除此之外,为响应国家拔尖人才培养战略,不少地方高校也推出了“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如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等。

地方高校是由各省市直属管理的高校,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与部属重点高校相比,它们在教学科研水平、生源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在拔尖人才培养上不能照搬部属重点高校的培养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办学定位、学科研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探索适合自身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国外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国外高校拔尖人才培养中,以美国和印度的高校最具代表性。美国是教育强国,拔尖人才培养上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形式主要是荣誉教育,为优秀本科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1.申请条件和选拔标准严格;2.课程培养方案灵活设置;3.实行导师制;4.强调社区服务教育5.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印度实行“精英化”的高等教育,高校注重拔尖人才培养,其培养模式特点为[2]1.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一流人才;2.严格的入学选拔制度和淘汰制度3.课程设置方面,既强调学科核心课程,也兼顾人文社会学科4.强调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将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5.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国内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以来,北京大学等19个试点高校对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它们在培养模式上具有以下特点:1.选拔程序严格,实行动态管理2.强化通识教育,专业选择自由度高;3.灵活设计培养方案,实行个性化培养;4.配备一流师资,营造良好学习环境[3-4]


二、安徽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安徽大学是安徽省省属的“211”工程建设大学,是一所地方高校。为响应国家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要求,安徽大学于2011年成立文典学院,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安徽大学文典学院设人文科学、理科和经济管理三个试验班,各类试验班每年的招生限额为30人。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安徽大学在拔尖人才培养中享受不到部属高校的待遇,不能照搬它们的培养模式。在吸收国内外高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安徽大学以文典学院为载体,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中,培养理念至关重要,它决定着高校最终培养出的是什么样的人。安徽大学文典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理念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培养理念可表述为: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研究、强化实践、鼓励创新”为人才培养基本原则,以培育“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为目标,采用先进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全程导师制,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发掘、尽早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实施“3+5”模式

安徽大学文典学院定位为本科层次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单位,在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学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安徽大学本科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的“3+5”模式。其中“3”指前3学期,大类培养阶段,夯实学科群基础,学生获得比较扎实的学科基层知识教育;其中“5”指后5学期,是专业培养阶段,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4学期起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接受专业教育。此外,文典学院给予学生很高的专业和课程选择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变更学科专业或在某个学科专业中选课,直至本科毕业前一学期。

(三)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安徽大学文典学院总结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法。

1.实施全程导师制。安徽大学文典学院实施全程导师制,其中大一学年为班主任制,大二起为项目导师制。大一学年,学院为每个试验班配备一名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具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大二学年起,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实施项目导师制,加强导师对学生项目申报、科研训练、论文写作等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术科技能力。为确保指导效果,学院要求学生每个月与导师至少见一次面、打一个电话、写一封邮件,督促学生主动联系导师,进入导师的实验室、课堂、工作室;经常询问导师指导情况,并将导师的建议实时反馈给学生。

2.开展学科竞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促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进而提高学习、科研能力。2013年度,文典学院共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27名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文典学院共计15名学生获奖,其中2名学生获得国际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国际二等奖、3名学生获得国家二等奖、8名学生获得安徽省一、二等奖。

3.推行“第二校园”学习计划。安徽大学文典学院为学生提供“第二校园”学习经历,以拓展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学生交流学习。截至目前,共计选派72名学生赴国外、港澳台、国内知名高校交流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QW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