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民“反行为”何以可能?——以产权认知与物的分类为视角》,欢迎阅读!

农民“反行为”何以可能?——以产权认知与物的分类为视
角
刘海健;王毅杰
【期刊名称】《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1)003
【摘 要】河东村农民中盛行的偷盗铁矿石、私自开铁矿等“反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在对铁矿归属的认定上,农民的观念与法定产权之间存在冲突,即农民具有独特的产权认知.进而,这一产权认知嵌于农民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物的分类”图式,而这一图式是塑造农民行为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可见,农民认知与行为方式受到地方性知识与内生秩序的影响.我们必须超越理性小农和生存伦理的假定,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揭示农民的行为动因,以其本土实践来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
【总页数】8页(P17-24) 【作 者】刘海健;王毅杰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江苏南京210098;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 江苏南京210038;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社会抗争何以可能*--以反支配的权力为视角的分析 [J], 彭斌
2.浅谈人对非人存在物关爱何以可能——基于伦理视角的一种言说 [J], 熊小青 3.农民"种房"何以可能r——以庇护关系为视角 [J], 颜昌武;林木子
4.产权认知视角下的农民“反行为”分析--以河东村为个案 [J], 刘海健;王毅杰 5.典型何以可能:县域政治视角下的典型治理行为分析——对HF农业合作社典型生成过程的考察 [J], 吴理财;方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P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