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崧舟: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一)》,欢迎阅读!

: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一)
2020-07-27
139个
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过: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按照语境,王国维是立足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高度来建立“三种境界”说的。严格说来,三种境界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因此,与其说是“三种境界”,不如说是“三重境界”,层层向上、节节递进。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写的是深秋时节,闺妇在自家楼上思念远方的爱人。上片写道: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下片写道: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当然,王国维在这里是借用,是活用,用来表达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重境界,跟词意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这第一重境界,是说确立高远志向的重要性,只有登上“高楼”,才能“望尽天涯路”。所谓志当存高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句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句,原本写的也是对心上人的思念,形销骨立、容颜憔悴,我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王国维在这里依然还是活用了这句词,用来表达事业和学问的第二重境界。这重境界,表现的是在追求高远志向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执着和毅力。衣带渐宽,无怨无悔;形容憔悴,不离不弃。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片极力渲染元宵灯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下片是一个特写镜头,如云的游女,穿着入时,浓妆艳抹,笑语盈盈,衣香飘散。尽管美女如云,但这并非是自己属意的女子,正在他寻来觅去却不见美人的芳踪时,忽然回首,发现她正在灯火稀疏的地方。
王国维活用词的最后两句,旨在表达事业学问的第三重境界。这重境界,乃是实现高远志向的最终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照应第二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J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