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2023-01-02 00:1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考-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自考,幼儿园,课程
7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只是的性质和只是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他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7经验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以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9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10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的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4幼儿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组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活动的总和。 26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这对有而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教育的的具体化

37课程目标制定的整体性原则幼儿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的内容。 37课程目标指定的系统性原则

38课程目标的可行性原则:即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不要等于或低于儿童已有的水平,课程失去应有的引导、促进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也不要一味攀高,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8课程目标制定的时代性原则要求我们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格规格。

43行为目标:是一种应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49课程内容是幼教工作者希望幼儿学而且希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57课程内容的合目的性原则:指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复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60发展适宜性原则课程内容既要复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60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64课程内容的超载:一是容量过大,二是难度过高 72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幼儿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将课程方案转化为生动的课程践的过程。

73伦理组织法:根据只是的内在逻辑而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73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的课程内容的方法。 78狭义教育活动指教师按照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计划有组织循序渐进的引导有而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一种教育途径。

99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的传递教育意图。

99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的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 103教育的方法

109课堂文化: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

112课程评价:是对幼儿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 138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认为6岁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 13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具有敏感期 153教育的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种求进步 157五指活动: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163自发-反应型教学3-7岁儿童的学习处于二者之间的过度位置,从自发型向反应型转化 199弹性计划:即教师预先制定出来总的教育目标,但并不为每一项或每一活动事先制定具


体目标,而是依靠他们对孩子的了解以及以前的经验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出种种假设,赖这些假设,他们形成灵活的,适宜这些孩子需要和兴趣的目标。

206单元主题活动:是在一点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学活动。 207单元活动的主题:是单元活动的核心,是单元活动起点和灵魂。

220项目活动: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只是,理解意义,构建认识。 226主题网是将通过脑力激荡而调动出来的与主题有关的只是禁烟或概念,进过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关系和联系,并以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

259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Bo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