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理解背诵欧阳修笔记小说《卖油翁》》,欢迎阅读!

怎样理解背诵欧阳修笔记小说《卖油翁》
本文是初中语文传统教材,手头的人教社1978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这篇课文亲切在目,现在修订后的七年级下册重新收录了本文。
本文原载《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作者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从内容与写法看,属于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指始于魏晋的篇幅短小的有一定故事性的随笔类文章。“笔记”是一种文章体裁,泛指随笔记录生活故事与趣事逸闻。正式以“笔记”作为书名的是北宋的宋祁,他与欧阳修合著的《新唐书》很有“笔记”的风格。现在一般将笔记小说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类。“志人小说”以写人为主,以《世说新语》为代表,东晋葛洪伪托刘歆的《西京杂记》、宋代李昉等的《太平广记》中的文章,也大都属于此类。“志怪小说”以写鬼怪为主,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志人”“志怪”兼而有之。初中教材中的《陈太丘与友期》《河中石兽》等都属于笔记小说。
本文作者欧阳修(1007~1072),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后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曾参与范仲淹等的“庆历新政”,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自称庐陵人。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一。曾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积极影响。一生著述繁富。参撰《新唐书》外,自撰《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陈尧咨(970~1034),北宋名臣,字嘉谟,谥号康肃。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状元(其兄陈尧叟,为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历任通判、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工书法,尤善隶书,射技超群,《宋史》记载他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他办事果断,知永兴军(今陕西)时,看到长安日常饮水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龙首渠。但性情刚戾,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奉诏担任殿试考官时,因接受请托,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
本文基于真人真事,又有一定故事性,且描写生动,故属于笔记小说。
(前一段)第一句:“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说明人物善射特色,概括其自矜的特点。三个小句子主语一致,先点明“善射”,次写世所公认,说明其有骄傲资本,最后写他因此骄矜,思维顺畅,语言爽利,信息量丰富,很有欧阳修风格,很适合朗读。“当时无双”,从《宋史》有关记载看,也符合事实。自矜,骄傲,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句:“⑴尝射于家圃,⑵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⑶睨(nì)之,⑷久而不去。”这是情节的开端。由记载陈尧咨在自己的家园射箭引出本文主人公卖油翁的兴趣。句⑴具体描写陈尧咨射箭,主语承前省略。句⑵起详细描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陈述对象自然转移。“释担而立”,描写出动作的过程,生动形象。句⑶写出了情节发展的波澜,前一句刚写出其有兴趣,这句又写其并不看好的神情。“睨之”,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句⑷又写“久而不去”,暗示其有别样的想法,自然引出下文。思路曲折有致,语句长短错落,读之口舌生香。
第三句:“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这是情节的发展。集中描写陈尧咨的射技与卖油翁的观看。因上句后三小句主语均为“卖油翁”,故本句的主语承前而
省。如此,通过卖油翁的“见”来写陈尧咨的射技,文字表达上就有“形象感”与“立体感”,也就具备了“艺术性”。“十中八九”,射技应该说不错了,然而在卖油翁看来也不过如此。但,只、不过。颔,名词作动词用,点头。这两个小句子可以分为四四四句式来朗读,易于背诵。
(后一段)第四句:“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情节进入高潮。上文介绍陈尧咨时有“盛气凌人”,他的这个特点从他连续两问可以看出来了。“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精湛吗?”咄咄逼人,语气凌厉。他这样连珠炮似的发问,既展示了性格特点,又有利于朗读与背诵。
第五句:“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不卑不亢,答道:“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一句简单的回答,说出了卖油翁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心理过程,原来他“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都在想这只不过“熟能生巧”,不值得矜夸。这个长句子共八个汉字,也可按四四句式来朗读,背诵十分容易。本句的“但”字与第三句中的“但”照应,联系上下文来诵,更加容易。
第六句:“康肃忿(fâ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陈尧咨“盛气凌人”的性格变本加厉了,他愤怒地责问了:“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忿然,生气的样子。第四句连珠炮责问时,虽然不够礼貌,但尚能用“汝”这个第二人称代词来指卖油翁,这里用了表示轻蔑一些的第二人称代词“尔”(你)。其不可一世的思想性格跃然纸上。
第七句:“翁曰:‘以吾酌(zhuó)油知之。’”卖油翁不紧不慢地回答:“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知道其中的理。”酌油,倒油。
第八句:“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⑵以钱覆其口,⑶徐以杓(sháo)酌(zhuó)油沥(lì)之,⑷自钱孔入,⑸而钱不湿。”连用五个小句子描写卖油翁倒油动作。“取”“置”“覆”“酌”“沥”,前三小句连用五个动词,动作娴熟而随意。特别是“沥”字,精准地描述出舀了油向下灌注情景。句⑷⑸补充说明“沥”的结果: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沾湿铜钱。这是何等精熟的技能!至此,陈尧咨应该心服了。这五个小句子,前三个描述沥油动作的过程,后两个说明沥油结果,抓住“过程”与“结果”,背诵也就不难。
第九句:“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有了上文所描述的具体演示,其中所包含的类比推理也就成立了。卖油翁因此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熟能生巧罢了。”这里的“因”,一般理解为“于是”也无不可,但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因此”更精准些。“吾亦无他”一语非常精彩,表面看谦虚,实质上也包含了对陈尧咨的批评:“你射技即使十中八九,又有什么值得自矜的?”“亦”字实在令人寻味。“惟手熟尔”一语大致是第五句“但手熟尔”的反复,这一点也帮助背诵。这里的副词“惟”意为“只”,含义比上文作副词用的“但”更加精准,因为“但”可能还包含另外因素,而“惟”则只是这么一点原因。本句,是小说高潮的“落潮”。
第十句:“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苦笑着打发老翁走了。这是小说的结局,陈尧咨算是心服口服了。
小结:这篇笔记小说,以真人真事作素材,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两件事前略后详,刻画出陈尧咨的骄傲自大与盛气凌人,卖油翁的超然理智与不卑不亢。小说全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诠释了熟能生巧以及实践出真知、天外有天人外更有高人等至理。不仅人物言行描写细腻,而且通篇的叙述语言简练精美。抓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注意前呼后应的语句,逐句朗读,很快就能背诵。
附课文: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3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