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城镇旧城拆迁改造的情况汇报

2022-10-20 21:20: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斗城镇旧城拆迁改造的情况汇报》,欢迎阅读!
旧城,拆迁,城镇,汇报,改造
斗城镇旧城拆迁改造的情况汇报

斗城镇关于旧城拆迁改造的情况汇报

1226日张三县长与斗城镇全体班子成员就城市建设问题进行座谈后,斗城镇充分认识到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既快又好建设现代化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旧城拆迁改造是一项顺应百姓呼声的民心工程,是一项利于经济跨越发展的难得契机,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近日,根据斗城镇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李李三带队的调研组对我镇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中村现状 (一)旧城概况

斗县城区位于斗城镇办事处辖区内,目前城区三关五街的居民总户数5756户,总人口20234人,房屋间数28685间,建筑面积68.8,其中八街居民2909户,8789人,房屋间数14265间,建筑34;外来入住人口2847户,11445人,房屋间数14420间,建筑面积34.8,总占地约为2000亩。据统计,待拆除建筑面积约为68.8,除安置和补偿安置需土地外,预计腾空土地500-600亩。

(二)制约拆迁改造的主要因素

1、原老居民户恐慌心理。目前,城中村农民几乎没有耕地,原来的土地被国家征用和集体以宅基地卖掉了,集体空了,土地没了。拆迁出来的地有部分人认为所有权应是大伙的,尤其新的征用补偿政策和原来的一次性买断的差别,老百姓认为是历届班子出卖了土地,造成了新一轮的干群矛盾。再就是群众认为土地值钱了,应有他们的一份,期望在在老城改造中不光改善住房居住条件,还期望改善条件。

2、花销增多,百姓担心住不起。城中村居民就业率低,生活、医疗、养老无保障,大部分群众无固定就业岗位,如果住上楼房,随着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卫生费等支出增加(每家每户约增加支出


2000-3000元),部分百姓,特别是老年人生活困难。

3、特困人员,如何安置是难题。城区三关五街8个村,每个村都有一定比例的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和一些无生活保障的老年人。如何安置他们,如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摆在各村级班子眼前的一大难题。

4、积累殆尽,集体经济捉襟见肘。实施城中村改造,可以有效集约土地,拓展发展空间,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中,各村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是一大难题。八街各村经济基础差,村集体积累几乎已成空壳,失去了号召力、凝聚力,无力解决群众困难。近三十年来,城区土地相继被合法征用,村集体仅靠几个旧厂房的租赁费维持运转,目前村里即使想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上做些实事,财力上也是力不从心。

5、情况复杂,拆迁推进有难度。城区房屋情况复杂,户口性质、房屋类别难以甄别,土地使用证、房产证难以区分,私搭乱建严重。城区单位公房、家属院较多,沿街住户由于改商铺租赁或自做生意收入可观(年收入2-8万不等),其补偿条件期望值高,难以评估与均衡。如果没有县里具体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扶持,工作阻力会很大。

二、县市的具体做法

(啊城区做法)据啊城区城中村改造的负责人介绍,其城中 村改造的困难既有来自资金募集方面,也有来自村民方面的。来自村民的阻力是村民们对于失去土地后未来生活的担忧。11庄社区主任肖哇说,11庄开发之初,村民们对于拆迁还有些抵触情绪,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11庄拿出4000万元作为村民的保障基金,

以三十名村民代表的`名义存进了银行,并表示除非村里遇到资金困难,绝不动用这笔资金。结果这笔钱自存进之日起,一直到现在始终没有被动用。2017年,11庄城中村改造的一期工程开始动工,2017年,首批村民搬进新楼。村里承诺,只要被拆掉一个院子的,就可以补偿一套140平方米或两套89平方米的房子。而700多名村民按年龄每人每月补贴从60元到300元不等的生活费,沿街门市房优先廉价卖给村民,从而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2C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