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仲永》之伤痛

2023-04-23 03:4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伤仲永》之伤痛》,欢迎阅读!
伤痛
读《伤仲永》之伤痛

读《伤仲永》之伤痛《伤仲永》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随笔,以叙述为基础,进而议论,借事说理,阐述了受之天受之人的关系,此为全文的核心,强调后天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文本中释义哀伤,叹惜。到底方仲永因为什么事使得一代文豪王安石如此哀伤,叹惜呢?方仲永何许人也?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文本中第一句话便交待得清清楚楚,他是金溪县的一乡民,世代以种田为业。在北宋时期,身份如此卑微的一平民子弟使得一代文豪哀伤,叹惜,想必方仲永必有其过人之才,奇人之处。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见过文具,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一个五岁的小孩子,本是天真、顽皮,无所事事的,他却与众不同哭着要书具,别说父异焉,谁都会为此感到惊奇。此为方仲永奇之一。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父亲对他的这种举动感到惊奇,于是向邻居借来书具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一个五岁的小孩子提笔作诗,且具大师风范自为其名,这显然是奇得不敢相信。此为方仲永奇之二。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他写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中心思想,传送给全乡的读书人欣赏他的诗作。仲永所写的四句诗胡乱绝非涂鸦,绝非打油诗之类,诗的意境堪称一绝,不然全乡秀才是不会去欣赏他的诗的。只可惜文中并没有将此四句诗呈现出来,如果能亲自品读其诗作,一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此为方仲永奇之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以后,指定题材叫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了不起的仲永,一般小孩子别说五岁能作诗,读都读不清楚,而他能信手拈来。此处,我以为绝在能指定题材作诗,这好似现在学生的命题作文这样的考验非常人所能及的。此为方仲永奇之四。纵观方仲永四奇之处,他的才能是值得旁人称赞与羡慕的。他在当时的名气,绝不压于当今一夜成名的超女或快男。那么,方仲永的命运又将是怎样的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财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任何时代都有追星的人,方仲永也没有逃脱人们的追捧,他被人们宠爱着。他的父亲脸上有光,心中有喜,特别是有的人为了求他作诗,不惜花钱求取,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方仲永便扮演着双种角色,一是被定格为当地的名人,二是成了其父亲的摇钱树。方仲永的才能是值得人们敬仰的,而他的境遇又使得我们深深叹息。余闻之也久。一代文豪听说有这么个天资聪慧的孩子,自会发出叹息,估计会叹息后生可畏!然而,当方仲永十二三时岁,王安石令其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时过七年,明显可见方仲永的才能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听闻的天才与此时眼前的仲永差别这么大,一代文豪的内心是失落还是什么呢?仲永的变化是必然的,也是悲情的。仲永天资聪慧,但没有接受学习,终会一天天逊色的。王安石的心里终还是放不下这个天资聪慧的名人,又七年,还自扬州,复至舅家问焉。再次问及方仲永的情况,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天才的关注度是多么的高,这是文人对晚辈的期望和挚爱。也许他希望听到的是不再是不能称前时之闻的话,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没想到听到的答案是泯然众人矣一代文豪绝不想听到这样的结果的,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了,除了叹息还有什么呢?王安石伤痛的到底是什么呢?是方仲永由天资聪慧到泯然众人,造成仲永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伤痛的。是的,方仲永没有出生在书香门第,如果同县的人不追捧、不邀请、不乞之,如果他的父亲不唯利是图,方仲永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学习那么,他的天资聪慧加上好好学习他又怎么会泯然众人呢?悲哉!痛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F0R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