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突出党建引领力促脱贫攻坚》,欢迎阅读!

突出党建引领力促脱贫攻坚
作者:柴照明
来源:《前进》 2016年第12期
柴照明
今年以来,夏县县委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要务来抓,以脱贫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精准施策为重点,挂图作战,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精准调研,找准穷根,为挂图作战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16年9月,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383户,贫困人口14672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贫困村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在精准扶贫中,有部分村党支部对发挥领导作用定位不准,不能理直气壮开展工作,对脱贫工作没有办法,埋怨政策不配套,村民不好管,工作不好做,上面只给任务不给办法,老办法用不上,新办法找不到,无所适从。同时,存在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党员老龄化等问题,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在扶贫攻坚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第一书记所在的村普遍存在贫困落后、没有集体经济、班子整体缺乏战斗力等问题,第一书记作为机关干部,对农村工作经验不足,面对错综复杂的农村矛盾,往往没有好的办法,在带领支部班子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上没有好的思路,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是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贫困群众不能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一味的等政策、要扶持,不能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做事畏首畏尾。讲到扶贫,就
看能拨多少钱,不想怎么样利用资金、政策去脱贫,自身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不强,安于现状。
二、党建引领,理清思路,扎实推动扶贫攻坚
一是强化以上率下,思想行动同频共振。县乡两级多次召开扶贫攻坚专题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关于扶贫攻坚的任务要求,提出了“2017年摘掉省定贫困县帽子,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的总体目标。县四大班子领导以上率下,靠前指挥,主动挂点全县脱贫任务最重的24个山区农村。各乡镇班子成员包片联村,具体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各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进村人户、座谈交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全县282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队员,在全县构建了同频共振、共谋发展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坚持村党组织书记、帮扶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三支队伍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在全县营造了脱贫攻坚良好格局。第一是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全县95个贫困村的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全面摸排,对2名致富带富能力较弱的党组织书记予以组织调整,对2名常年外出工作不在状态的党组织书记进行了专门约谈。依托干部大学堂、领头雁培训、流动课堂等,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专门培训,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及能力水平。同时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五议两公开”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地生根,规范有序。第二是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采取硬抽人、抽硬人方式,从全县95个县直单位抽调187名优秀干部,组建95支帮扶工作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一对一帮扶。在帮扶工作中,明确各单位
“一把手”为帮扶第一责任人,有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队员不撤离,以硬措施、硬办法督促单位~把手及帮扶队员在帮扶村建功立业。县直各帮扶单位按照县委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加强力量,采取单位人员与贫困户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第三是配强第一书记。按照因村派人精准的原则,选派了86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制定了《夏县第一书记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第一书记5个方面21项工作任务。对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评选出优秀第一书记26名,并从中提拔4名,进一步激发了第一书记谋事创业热情。第四是整合脱贫力量。将县直单位领导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农村第一书记、乡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等力量整合起来,加强联系协作,帮助贫困村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同时注重发挥单位和行业部门优势,积极争取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融合各种帮扶力量开展工作,确保帮扶任务圆满完成。
三是强化措施办法,精准脱贫到人到户。第一是摸清扶贫底数。以村为单位,逐人逐户准确核查每个贫困户家庭情况,逐户采集贫困信息,分类核实贫困人口数据,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找准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家庭成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方面的情况,真正摸清脱贫底数。对自然条件、道路状况、网络通讯、产业发展、公益民生、人均收入、村集体收入等进行全面调研,对照差距和不足迎头赶上,为脱贫提供基础保障。第二是强化帮扶责任。在全县建立了单位包村、领导包带、机关干部包户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三包三到”联动帮扶机制,进一步压实了单位包村帮扶责任,促使帮扶效果“到村、到户、到位”。第三是明确扶贫任务。针对摸排出的贫困人口,因村施策,研究制定了各村“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年度脱贫攻坚的重点村和重点户。同时建立了脱贫攻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时限清单等四个清单,制定了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目标任务图、村级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等五张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第四是落实扶贫措施。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准确掌握各户脱贫需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六十八项具体项目”脱贫行动,逐村逐户逐人制定分类扶持措施。建立任务台账,切实做到脱贫标注、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四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本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先后18次对帮扶有关人员及贫困户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贫攻坚要求、法律法规和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受训群众达1.2万人。各村党组织严格落实每月两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对村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扶贫带富本领。同时,组织动员村党员能人成立脱贫服务队,设立党员扶贫“示范岗”,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管不了”、“办不了”、“包不了”的问题。
五是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对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措施与效果并重,定量与定性兼顾”的原则,建立“目标管理、民主测评、检查评价”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对单位围绕“七个精准”,重点在帮扶村减贫成效、贫困人口脱贫数量、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党员干部落实“一户一台账、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检查”情况进行考核。将脱贫攻坚作为农村党组织考核指标,纳入《夏县“一带三创五优”农村“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百分制考评标准》,每年年底对农村党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围绕上述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同时加强日常工作考核力度,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单位评优、驻村帮扶干部提拔使用、村干部待遇的重要依据。
三、几点启示
一是党组织引领带动是基础。党组织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牢牢牵住村党组织这个“牛鼻子”,不断发挥村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要针对脱贫攻坚特点、任务等,不断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
和战斗力,同时建立健全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聚才聚智、集思广益,将脱贫攻坚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考核问责是保障。定期对单位帮扶脱贫情况、队员驻村情况和第一书记到村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是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实的有力保障,要通过督查通报、责令整改等组织手段,以制度约束确保帮扶干部“人到、心到、责任到、支持到”,帮扶措施效果“到村、到户、到位”。今年以来,我们先后3次对脱贫工作进行了督查通报,对3名思想不重视、成效不明显的队员进行了约谈,有效促进了脱贫工作。同时要强化讲规守纪意识,按照《夏县基层党建工作问责办法》规定,对包扶责任落实不到位、派出帮扶干部不作为、帮扶成效差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要退回原单位,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评优评先。只有这样,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实效。
三是群众主动参与是关键。扶贫要先扶志,精准扶贫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在摸清贫困群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准思想上的“穷根”,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重拾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再好的扶贫政策和措施,贫困群众没斗志、不主动也是枉然,要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能动式”脱贫,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让贫困群众主动创造、自主脱贫,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确保一朝脱贫,永久收益。
(作者系中共夏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编:红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h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