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论文-市场分析》,欢迎阅读!

分析再传橘蛆事件对崇明橘子市场的影响
(一) 分析崇明橘子市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长兴岛开始不断引进桔树。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长兴橘子”遂形成响当当的桔子品牌。自2005年5月长兴岛划入崇明县管辖,“长兴橘子”被“崇明橘子”所取代,之后在崇明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崇明橘子”蓬勃发展,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
橘子作为一种商品具有许多特殊性质,比如季节性、易腐性、同时还有许多替代商品,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橘子的产量和销量。橘子在农历9月10月成熟,分早、中、晚熟,整个秋冬都是它的销售旺季。新下的橘子由于品质高销量好,供不应求,价格通常会比较高;而到销售中期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橘子,供大于求,卖家竞争激烈,往往薄利多销,所以价格下降;到了季末,橘子市场上剩下的都是质量较差保存过久的橘子,而消费者对橘子的需求量也降到最低,卖家在考虑到边际效应的基础上为了不使橘子砸在手里赔本促销,价格降到最低。橘子作为易腐商品,有其最大供应量的限制,供应弹性较差,所以一味降价并不能获得最大收益,根据它的需求曲线和市场上的供应量,找出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的市场价格才是关键。橘子是年产量世界第一的水果,而中国的橘子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生产柑橘包括台湾省在内有19个省(市、自治区),种植柑橘的县(市、区)有985个,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橘子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也说明“崇明橘子”有很多的替代商品。当替代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崇明橘子”时,“崇明橘子”的需求量就会大幅下降,需求曲线将左移,销量、价格都将下滑。而当替代商品由于各种原因销量下降时,“崇明橘子”的销量就会上升,需求曲线右移,价格跟着升高。由此可见,由于存在大量的替代商品,“崇明橘子”的需求存在着很大弹性。
市场是由买方卖方共同组成的,买方卖方是决定市场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政府政策、科技发展、媒体导向等因素也会影响市场的平衡。具体分析“崇明橘子”市场,供应方一面努力提高橘子是质量产量,一面积极扩大自己商品的知名
度和竞争力。2008年11月,崇明一家水果加工企业引进英国专利无菌化、高科技生产流水线。随后崇明深加工橘汁上市。这一举措打破了“崇明橘子”产品单一化的局限,延伸出一条深加工的产业链,是橘子不再局限于鲜果的生产,在鲜果市场出现危机时可以转嫁到其他产品的销售上来。而且企业化可以集中资源,发展科技、提高知名度,从而使“崇明橘子”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0年9月,上海市政府出资建立多个水果冷冻仓库,果农只需交付电费,管理费用为政府负担。这一举措使“崇明橘子”的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能卖出更多的销量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商品流通的便利、媒体影响力的提升,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有了更大的空间、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更有名更有质量保障的商品。这就导致了小的分散的个体经营者竞争力下降,有公司有品牌的橘子卖得更好。
(二) 分析橘蛆事件的影响
如上分析,“崇明橘子”市场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才达到某一供求关系的平衡。但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橘蛆事件”,打破了“崇明橘子”原本稳定的市场。消费者对整个橘子市场的信任度下降,导致崇明无公害的柑桔也出现滞销。2008年11月,为了挽救“崇明橘子”的窘境,崇明县副县长亲尝柑桔谋销路,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政府和橘农的共同努力下“崇明橘子”终于度过了这次危机。而如今四川又传出橘蛆事件,“崇明橘子”市场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橘蛆事件的频繁出现,使消费者对整个橘子市场的信任度降到最低,不论产地不论质量所有橘子都会遭到消费者的怀疑,甚至和橘子有关的产品如罐头、糖果、饮料都会受到影响。消费者对橘子的需求被其他水果所取代,这就导致需求曲线大幅左移,原有的市场平衡被打破,橘子大量滞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c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