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常用方剂100首06》,欢迎阅读!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60、炙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甘草四两(12g),炙 生姜三两(9g),切 桂枝三两,去皮(9g) 人参二两(6g) 生地黄一斤(50g) 阿胶二两(6g) 麦门冬半升(10g),去心 麻仁半升(10g)大枣三十枚(10枚),擘 【功用】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阳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61、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一钱(3g) 粳米 【功用】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62、实脾饮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 厚朴无能为力皮,姜制,炒 白术 木瓜去瓣 木香不见火 草果仁 大朦子 附子炮,去皮脐 白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半两(15g)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实脾附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63、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组成】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去皮、尖,一钱五分(4.5g) 桑白皮蜜炙,三钱(9g) 黄芩微炒,一钱五分(6g) 法制半夏三钱(9g)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 【功用】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64、羌活胜湿汤 《脾胃论》
【组成】 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功用】 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 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65、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9g),薏苡仁一斤(9g),缩砂仁一斤(6g),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6g) 白喃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12g),白茯苓二斤(15g),人参二斤(15g),甘草炒,二斤(9g),白术二斤(15g) 山药二斤(15g)。 【功用】 益气健脾,渗温止泻。
【主治】 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6、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g),去皮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67、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大黄一两(30g) 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各1 5g) 茯苓去皮 黄芩去腐 黄连 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C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