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家的人性思想分析

2023-03-04 18:43: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道家的人性思想分析》,欢迎阅读!
道家,人性,思想,分析


对道家的人性思想分析

在人性问题上,先秦诸子百家都遵循了不同的思维路线,形成了各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道家老庄的人性的价值导向学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标签:人性思想;价值导向;实现途径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即人之本性。它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它包括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人性不是人固有的抽象物,不是静态的共同性,而是动态的、历时的共同性。历史的人性是历史的人所要考察的。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的人性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对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随之产生的伦理关系变化的一个认知历程,是为了建构和维护适合统治者需要的社会秩序,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人性层面上作出的观照与分析。这种认识也为我国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传统人性观的视角和理论资源。



1 道家的人性思想的价值导向

人性论不仅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而且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主题或核心。很自然,老庄思想的主题或核心也是人性论。总括起来,老庄人性思想关于价值导向有三:人性的回归;人性的超越;全生与安全。这三种人性价值导向针对着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力图为所有的人提供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所。同时,这三种人性的价值导向,使人性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



(1)人性的回归是指人性由势性回到形性与道性。道性是万物万事共同的、永恒的本性,形性是万物因形所得之性,势性则是形性在内外力量作用下的产物,因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老庄的眼里,势性是虚幻、虚假的。人性的回归就是要从这种虚幻、虚假的人性形态回归到人性的本真状态。人性的回归要以社会的回归为支撑;同时,文化制度的否定也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回归到远古未萌的状态。老子将这样的社会视为一種美好的社会。他说: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所,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人性的超越不同于人性的回归。人性的回归是要屏除势性世界的一切,以便人性回归到形性与道性,人类社会回归到形性与道性社会这种人性价值导向意味着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和破坏。对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否定。人性的超越则不同,它承认势性世界的一切。它不要求人们回归到形性与道性的社会在人性超越的价值导向下,人们仍然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之中,承受或享受现实世界的一切,但是。人们的精神超越势性世界的一切。因此,人性的超越是一种精神境界。在古代,境与镜互用。镜,观照,观察。界,外部世界,除之外的一切。精神境界,就是人们观察、思考外部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由此而得到的精神状




态。人性的超越是人们观察、思考外部世界的方式方法,也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在人性超越的价值导向下,人的精神与现实世界相分离,但是并不存在矛盾与紧张。



(3)全生与安命是老庄为世人提供的第三种人性价值导向,它与人性回归、人性超越的价值导向不同。人性的回归是离开现实世界,否定现实世界,以回到人类的蒙昧状态。人性的超越则承认现实世界,但在精神上则超越现实世界,求在心灵上摆脱现实世界的约束,达到某种境界.获得某种自由。全生、安命这种人性价值导向,则把肉体与精神都安放在现实世界,这种人性价值观导向是老庄为人世间绝大多数人提供的。



2 道家实现其理想人性的途径

在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老庄所倡导的社会回归是一种轮回式的回归还是一种强反式的回归?从老庄的由道的衍化而派生出来的历史观来看,退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道向实现社会落实的必然结果。因此,轮回式的回归是一种必然。是事物发展到极点的回归。因此,老庄的人性回归与社会回归是一种强反式的。这也是老庄思想中的重大的内在矛盾。这就注定了人性回归与社会回归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然而,许多人就宁愿生活在这种充满矛盾的、幻的愿望之中,并将之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所。这也是老庄人性回归与社会回归价值导向的作用所在。



老庄人性超越的思想十分复杂,首先是对物我、生死的超越。在老庄的思想中,对物我、生死的超越是人的精神的高度自觉,是建立在明白、承认物我的分界、生死的分界之上,它与人类萌昧的状态有本质的区别。正如《淮南子·说山训》所说: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东走则同,所以东走则异。溺者入水,拯者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者则异。故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之同死生,通于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4)其次,它是对对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的超越。人的生命历程充满了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丑美,人就生活在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之中,受到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的限制、约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对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的超越就是要从精神上摆脱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的限制与约束,从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中摆脱出来,过着一种超然的精神生活。对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的超越是对物我、生死超越的必然结果,但是,对穷达富贵贫贱祸福是非善恶美丑的超越却不一定会达到对物我、生死的超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穷达富贵贫贱祸福关乎我们的实际生活,对此,要有一种超越的态度,我们的精神才能获得自由,我们才能生活的幸福}是非善恶美丑是观念层面的,也是生活层面的。它们也是我们痛苦、不安与恐惧的根源,是人生的一大界限。要想在精神上获得自由,就必须超越是非善恶美丑。



另外,在老庄的思想中,全生就是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以及如何使自己生活的更久,即长寿。全生的人性价值导向不一定能够保全生命,因为人与万物一样,有合则有离,有成则有毁。惟有进入人性价值导向的另一个层次:人性的超越,超越生与死,超越合与离,超越成与毁,即乘道德而浮游;从道的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sH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