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宗教题材电影中意识形态表达探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宗教题材电影中意识形态表达探析
作者:王 锋
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21期
“意识形态”一词为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德·特拉西在《意识形态概论》中最早提出。原本意识形态是指观念学说和关于人的心灵、意识的生命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形态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学。①二十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意识形态是歪曲客观现实的教义体系,科学与意识形态相互区别;文化学者杰姆逊认为“意识形态在某种意识上说是异化在意识或者思想领域内所采取的形式,它是异化了的思想”。②
杰姆逊所说的“形式”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还包括一切表达信息的形式载体。传播学中法兰克尔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一起创立了文化工业理论,全面批判被工业流程化了的大众文化,认为他们都是技术理性的产物。③马尔库赛在《单向度的人》中也指出:大众传媒消灭了思想的丰富性和人的多样性,广播、影视、电视、广告等现代科技的产物,无孔不入的挤进公众的内心深处,消灭了从思想上颠覆和改变现状的文化。④
尤其是电影工业最发达的美国,凭借好莱坞的强大实力,在创造一个一个票房奇迹的同时,也通过电影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尤其是意识形态。传播学者关世杰在《国际传播学》一书中认为:电影由于声图并茂、形象逼真,是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至1998年间,我国进口电影中有近百分之九十源自美国。
基督教在美国被奉为国教,美国总统就职,民众举行婚礼、丧葬,传统的节假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宗教活跃的身影,可见这是一个被宗教打上烙印的国家,因此,好莱坞大片中历来不乏宗教题材的电影。风靡全球的系列电影《教父》,影片以宗教为主线,讲诉了一个意大利黑手党社团在美国的发展以及衰落史,尤其是在《教父I》中,在柯里昂家族面对着来自警察和外部社团的威胁时,年轻的迈克.柯里昂以勇敢、智慧杀死了警察局长以及想置父亲于死地的外部社团的老大,从而使迈克·柯里昂家族转危为安,影片正式借助这样的意象和叙事方式反映出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民众的果敢与冒险精神。看似一个讲述黑社会社团的简单影片,导演通过采用特定的叙事方式,通过选择的意象向观众传达出了符合美国价值观的观念形态,让观众在观看影片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笔者在本文选择《艾利之书》这个影片,对好莱坞宗教题材电影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一、《艾利之书》的故事情节分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或实体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力量或实体产生敬畏及崇拜,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以及仪式活动。电影《艾利之书》通篇没有讲诉宗教,但正义和邪恶激烈较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得到那本天书,在正义力量的手中那本天书会发挥拯救未来的作用,在邪恶力量的手中就相当着主宰未来的权力,实质上这本书是基督教的《圣经》。影片通过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加深对这本启示录的记忆。
影片的故事梗概:在不太遥远的将来——30年后,世界爆发了一场最后的战争,大部分人类在战争中死亡,大气层破了个窟窿,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环境破坏殆尽,没有文明,没有法律,没有高速公路,地表如火一般炙热……对于侥幸活下来的极小部分人类而言,他们面临着随时可能灭绝的危机。眼下,一个预言在幸存的人中流传。传说有一本神秘的启示录留存世间,里面的内容记载了如何拯救苍生、引导人类重建家园。因此,如果真的能够找到这本书籍,那么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的人类则就有了极大的希望。这个预言吸引了众多的人前往美洲寻找,其中一位孤独的英雄艾利(丹泽尔·华盛顿饰)也因此踏上危难重重的征程,在旅途里他经过了一个人类聚居的小镇,这里的镇长是拉帮结派、意欲独占此书成为独裁霸主的卡内基(加里·奥德曼饰),他对于艾利心怀鬼胎,而卡内基的养女索拉拉(米拉·库妮丝饰)则对艾利情有独钟。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小镇上,为了人类的明天,艾利要先为自己的今天而战斗…… 二、《艾利之书》特定意象分析
“意象”是中西方美学本体论的概念,从狭义上讲它是主客观(意与象或情与景)统一的、充满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体系,包括造型构图、自然物象、人物形象、以及种种场面和事件等等;广义上来看,意象是一个民族文化样式的感性凝聚,或是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具象化表现。 (1)满目疮痍的未来。影片以一只野猫在啃食一个人的腐烂尸体作为影片呈现在观众眼中的第一个影像,周围的环境一片灰暗,树叶凋落,深林中雾气沉沉,到处弥漫着一种恐怖的气氛。影片以人类遭受浩劫这一宏大的题材为故事发生的客观环境,类似于《2012》、《后天》等影片。之所以会选择如此重大的题材,是因为,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遭受重大威胁的时候,才更容易突破观众固有的行为观念,突破观众固有的“首因效应”甚至意识形态,影片正式通过营造“在灾难面前全人类一家的意象”,使不同国界、不同种族的人暂时抛弃固有的“偏见”而站到了一起,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人站了出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同这些灾难抗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经过重重磨难,最终拯救了整个人类,《2012》是这样讲的,《艾利之书》同样如此。如此巧妙地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向观众显示了美国人的智慧以及勇气。与功利式的直接宣传相比,这种叙事方式更注重其效果的隐秘性,在潜移默化中观众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美国就是人类的未来。《艾利之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镜头——男主人公艾利的不同行走,所到之处,尽是浩劫之后的一片疮痍,食物短缺,水源断绝,纷扰不断,面对重重困难,艾利本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目的地,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担负着拯救人类的责任,艾利始终走在前进的路上,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的形象。
(2)天书《圣经》的意象。宗教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凝聚人心、规范道德方面占据优势。同时在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信仰体系中,异端的教义被排斥,话语权被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控。电影《2012》将《圣经·创世纪》中的大洪水和诺亚方舟搬上电影屏幕,传统意义上对上帝的虔诚得到颂扬。《艾利之书》再次出现《圣经》的影子,影片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影像:艾利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借着微黯的火光,阅读这本书,神情严肃,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态。《圣经》在此影片中被赋予了末世启示录的特殊意义,面对着重重困难和前途未卜的状况,艾利正是从这本书中汲取着前进的力量,为了保护这本书不被邪恶势力所霸占,艾利做出了牺牲自己的重大抉择。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多种传播载体,在此影片中宗教被意化为一本天书,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如何拯救苍生、引导人类重建家园,这是一本拯救人类未来的书,潜移默化中在观众的心目里产生了基督教能够拯救人类这样的意识。
(3)英雄美人式的戏剧化故事情节。好莱坞式大片中历来都不令英雄式的人物,《第一滴血》系列影片中兰博这一英雄形象,出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在每个影片中都有一个漂亮的女主角陪伴在他的周围,协助他完成任务,这是导演的可疑安排,也是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在《艾利之书》中,导演同样安排了索拉拉这样一个角色的出现,她处在正反双方的漩涡中心,一方是沾满罪恶的养父,一方是自己仰慕的艾利,在激烈的心理冲突中,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陪伴在艾利的身边,并协助他护送这本能够拯救苍生的书,一方面是男主角的人格魅力吸引他这样做,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这本书散发出来的魅力使女主角作出这样的行为。
好莱坞大片不仅输出大批量的商业电影,而且输出大量的美国式意识形态。比较之视听感官的刺激,意识形态的传输更加隐秘和无形,而正是这些无形的深层次意识渗透到观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使美国宣扬的文化观念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进而为好莱坞的商业扩张铺平了道路。如此循环往复的文化输出方式,加深了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注释:
①杨昊.关于电影中意识形态表达的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②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③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④关世杰.国际传播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十二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j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