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宋时期中外交流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唐宋时期中外交流
要说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史,先说说唐宋的一些基本情况。唐宋时期是从公元7世纪初到13世纪末这么一个跨越550年的一个时间段。主要包括3个阶段,唐朝,五代十国,南北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建都于长安,在今天的西安。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7世纪时,当时的版图也是最大的,中亚的沙漠也都是归唐管理的。我认为唐朝的大变革有两个,一个是在公元690年,出现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她改国号”唐”为”周”,并迁都于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后来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另一个大的变乱就是安史之乱,虽然梁王朱温篡位被剿灭,但是这使得唐朝元气大伤,最后走向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其中包含武则天,共289年。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五代十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合称五代。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宋朝分为北、南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南宋(1127年—1279年)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下面介绍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史。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一个明显的象征就是----遣唐使。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神探狄仁杰》第四部中就有对遣唐使的描述,讲的是武则天在位时期,日本往中国派的很多遣唐使在中国为官的一些事。还有在赵薇,姜文,中井贵一主演的《天地英雄》中,中井贵一演的就是一个遣唐使,他是在他很小时候就被派到唐朝来学习的。
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于804年(贞元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
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日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政治方面,645年,日本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各科学习的内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在语言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这些新体文字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朝著名作家的诗文集相继传入日本,其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诗,尤为受到喜爱。而留学生晁衡、吉备真备、橘逸势等人对中国的诗文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唐乐。日本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在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板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中国式的犁和大型锄传入日本并开始普遍使用。日本仿照唐的水车,制造了手推、牛拉、脚踏等不同类型的水车。唐朝的《大衍历》、《宣明历》,也被日本所采用。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素问》、《难经》、《脉经》、《张仲景方》、《神农本草》和《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书先后传入日本,他们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创建了“汉方医学”。7世纪以前,日本没有固定的都城,694年(延载元年)兴建了第一个都城藤原京。710年(景云元年),修建了平城京,794年(贞元十年)修建了平安京。这些城市的设计、布局都是摹仿唐长安城的。建筑所用砖瓦的纹饰也和唐代略同。
在生活习惯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到平安时已兴起喝茶之风。唐服传入日本,亦为日本人所喜爱。在节令方面,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当时中日关系之密切,于此可见一斑。
在商业方面,当时江浙出产的丝绸直接从海上运往日本,丝织品已经开始由礼物转为正式商品。奈良是当时日本的首都,可以说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终点,正仓院则是储藏官府文物的场所。今日的正仓院已是日本保存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其中的很多丝织品即使在大陆也很难见到。
说起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大家一定会想起《西游记》中的唐僧,法号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f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