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心得体会

2022-10-21 14:21: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理性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理性,推进,体会,行动,心得
理性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但个别地方却出现了大拆大建、砍伐老树等不良现象。这不仅破坏了城市原有风貌,提高了居民生活成本,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问题主要源于相关地方违背城市建设规律,忽略群众意愿,没有坚持划定底线,以致城市更新变形走样。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底线,城市更新同样如此。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升民生活幸福感。既然如此,就要牢牢坚守底线,防止越线质变。比如,城市更新不是不能拆除,但必须是在“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这个底线范围内进行,而不是盲目大拆除;城市更新也不是杜绝项目增建,而必须是在“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范围内增建。

城市更新必然需要一些人搬离原址以腾出空间,但这应该是在“尊重居民安置意愿”“不割断人地文化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就近安置。与之相应,住房保障建设也要坚守“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租房租金不大幅上涨”的底线,要能保障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安居乐业。

坚守底线不容易。但是,对于城市更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再难也要坚持到底。笔者以为,下一步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应调整优化。


能留则留,以“留”为先。“留”承载着控制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和保障宜居空间的双重期待。居住在老城区的原有居民,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通过就地就近安置,从而实现合适的“留”,是对其幸福生活、集体归属感的尊重,也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维护社会稳定。何况,一些老城区的旧建筑、原空间、老社区,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和功能落后,但绝大多数依然保有基础功能,有些还蕴藏着深刻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此,自然理应保留。对那些空间密度和强度已难以承受现代生活需求的旧式社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也要严格控制改扩建、新建建筑规模和建设强度,保持宜居密度,增加城市的弹性和韧性。

渐进微改,有机更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改造不可避免。问题在于改什么,怎么改?这就涉及改的对象、改的方式。在改的对象上,主要是改造那些功能缺失或落后的微观建筑空间、可以修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过密地区的公共空间和公园绿地等。在改造方式上,要进行存量微改、循序渐进、有机更新。对于现有的存量资源,要在不改变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对建筑和空间的局部功能、空间进行轻量化改造或整饰完善,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改造成本,以“绣花功夫”实现环境、建筑和生活方式的综合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fI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