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离婚式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分析》,欢迎阅读!

离婚式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分析
作者:崔彩霞 尹敬磊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9期
衡水市饶阳县留楚乡初级中学 崔彩霞 尹敬磊
摘要:有入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错,要改原件!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出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先出现了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这样一些出了错的复印件——单亲家庭的孩子。当然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乏优秀者,孔子、孟子、克林顿等都来自单亲家庭,这些人让我们看到的是成功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本研究主要针对单亲家庭中的不利因素。那么,如何让这些孩子走出生活的阴影,迎着阳光健康成长?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问题原因教育对策
一、离婚式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一)自卑感明显,性格内向,孤僻甚至抑郁
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和压力。他们总觉得父母离异是件丢脸的事情,不敢和别人提起;在别人谈论自己父母时,自感不如别人,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导致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冷淡。他们的内心充满孤寂和被遗弃的痛苦,长此以往,更加和外面的世界疏远了,变得越来越孤僻,严重者还会抑郁,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未来没有希望。
案例:一接手这个新初一就发现班上的魏青与周围同学格格不入,本是爱说爱笑的年纪,他却表现出少有的冷漠与孤僻。瘦瘦高高的他应该是体育的好苗子,运动会却一个项目也没报,其他活动也不爱参与,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不多说一个字。开学一个月别的同学早熟悉了,三五成群,只有他还独来独往。几次询问,他都一副不用管的表情。后来咨询了与他同村的教师才知道,他父母在前几年离异了,父母的离异导致他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变化。他不愿与同学提起家里的事,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二)充满怨恨,产生敌对心理
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对家庭现状不满,使得他们看什么事物都不满意,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敌对心理。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把这种长期压抑在心里的不满释放出来。另外在父母离异之后,父母亲可能还会组织起一个新的家庭。如果子女再受到继父母的虐打、谩骂,更易产生暴力性格。
案例:王刚在父母离异后跟了爸爸,爸爸心情一不好就对他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在班里只要有同学提起父母不和的事,他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一顿拳打脚踢,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看到不顺眼的同学,也会不加思考就举起拳头。
(三)缺乏自信心,易产生行为障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家庭破裂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及学习的信心,在行为上往往有较多的反常表现,如与父母闹别扭,与同学不和,对抗教师。由于在家庭里缺少温暖而易受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他们有可能沉迷于网络,或者在早恋中寻求慰藉。
案例:李丽从小父母就离异了,母亲远嫁,她跟着爸爸。由于从小缺少母爱,且父亲粗枝大叶,未能给女儿足够的关心与爱护,所以当邻班男孩对她表示了一些关心与爱护之后,她便沉迷于早恋不可自拔。
二、离婚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爱的忽略
夫妻离婚后都推卸自己的责任,拒绝抚养孩子,甚至为了谁来抚养孩子闹上法庭,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多大的伤痛。
看过一则报道,有一对父母,在离婚时,都不想养育孩子,都想做只给予经济补偿的一方,孩子在法庭上对着父母说: “你们都不想养,我还不愿意跟着你们呢,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你们没有生下我。”这话里透出了孩子多少的无奈和悲哀。孩子无法决定父母的婚姻,但孩子却是这场失败婚姻中的最大受害者。家庭的破碎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从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二)爱的缺失
家庭的破裂意味着从此有一方要从家庭中退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则会产生被双亲中的一方抛弃的担心,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来应付家庭困扰带来的紧张,他们的心理调适受到家庭人际冲突的影响,变得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不信任会扩展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伴随着这种心理而长大的孩子,极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理智甚至反社会行为。
(三)过分溺爱
俗话说,过犹不及。父母的关爱不够孩子会产生心理问题,过分溺爱同样也会产生心理问题。父母离异后总觉得亏欠孩子,所以负责抚养孩子的一方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另一方由于长时间不能陪孩子,于是在看望孩子时会给予孩子更多物质金钱上的补偿。孩子在这种过分溺爱的坏境中容极易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任意妄为等问题。
三、离婚式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方法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婚姻无法维系,确实走到破裂的边缘,那么与其天天吵架倒不如给双方自由。这时候抚养子女的一方只要注意方法还是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我认为,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生活中的“三要”:
1.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许多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2.要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个笑话说,若想了解未来的妻子,就去观察她的母亲;若想了解未来的丈夫,就去看看他的父亲。因为孩子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朝着父母的方向发展。在单亲家庭里,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3.要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子女之所以在性格上容易变得内向、自卑,甚至孤僻、抑郁,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单亲的身份会招来别人乃至社会异样的目光、偏见。因此,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与人交往中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生活中的“三不要”:
1.不要故意隐瞒孩子离婚事实
有的父母觉得离婚是大人的事,和孩子无关,没必要和孩子商量。还有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这些事,没必要告诉孩子。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系异常敏感,不告诉他们,他们也会胡乱猜疑,不如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引导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有的夫妻离了婚便成为了仇人,抚养孩子的一方向孩子灌输对方不好的思想,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殊不知这样会害了孩子。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3.不要溺爱孩子
在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觉得亏欠孩子,于是啥事都依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教育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比如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关爱,社会的援助……但是父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父母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希望为人父母者,修行好自己的原件,将来才能复制出完美的复印件。
(责任编辑:冰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P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