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长的烦恼——口吃、打人》,欢迎阅读!

成长的烦恼-口吃、打人怎么办
养大一个孩子可真不容易,从小生病要着急,该长牙不长呀着急,该会走不会走着急,该说话不会说着急,前段时间宝宝说话口吃,也让我们着了次急,后来上网查原来这么大孩子大多都有这经历,这不,你不管他,现在已经好多了。下面是从网上搜的资料:
如何治疗小孩口吃?
口吃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2岁半至4岁最多。纠正口吃,先应该知道为什么会口吃,因为知道了原因,就不会太紧张了。 口吃的原因
1、两岁的孩子思维迅速发展,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藻,在“找合适词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的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担心。
2、积极的词藻表达不了他想说的内容,他要在脑子里“找”合适的词藻,因而说话不流畅。 3、情绪紧张(受到强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在“追问”什么事的时候,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说出来的话就有断续现象,也就是一种口吃。
4、模仿、逗乐,形成了不良习惯,它不是一种病。
5、由于你不愿听到孩子讲出“结巴的话”(过去讲话是流畅的),就很注意听他讲话,纠正他的发音,反而给孩子多听“结巴的话”的机会,说“这种话”也多了。
6、两三岁的儿童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
7、一般来说,两三岁儿童发生口吃现象与心理障碍没有直接关系,请放心,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才口吃的。
有了口吃怎么办呢?
1、以常心对待。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计算所、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
2、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有他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4、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5、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结结巴巴开始说话后,对他说:“来呀,让我们唱那首歌!”并开始和孩子一起唱(母亲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随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温和地问他:“你刚才想要说什么?”这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发生口吃,会流利地说出来。内藤博士还说,这种方法曾对许多孩子作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6、当孩子有一点改进时,就大大表扬,这可增加他说正常话的信心。
口吃的问题解决了,现在又有一让人着急的事,“打人”,还把打人当作了一种乐趣,拿玩具打人,拿笤帚把打妈妈、打姥姥,昨天还拿枪把打太姥,还踢太姥,92岁的老人哪,哪经得起他“欺负”,教育后也知道数嘴,说不打了,但一高兴起来就啥也不顾了,真愁人,今
天上网搜了一下如何教育孩子不打人,贴上来跟大家共享。
孩子学会打人,责任在大人。因为孩子自出生以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时时、处处在学习,通过他们的感知器官不断的观察成人,向成人学习,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家庭是他学习的第一课堂,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模仿,而家庭成员就是他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看到家中的人有这种动作,或者其他人有这种动作,不管是真的打人还是家中人逗着玩,孩子并不理解,就会学着打人。孩子的第一个打人的动作发生后,如果家长不去制止,孩子本人并不好还是坏,下次他还会重复这个动作。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动作好玩,或是被打后大叫,实际上都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你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到以下4点。
1、首先家庭的认识要一致,就是必须纠正这个坏习惯,否则会助长孩子以势凌人、霸道的恶习。
2、教育孩子不是儿戏,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做出榜样。你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3、孩子打人后不要理他,冷淡他。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告诉他:妈妈因为他打人很不高兴,你打了别人,别人是很痛的。有什么不满意要向妈妈说,就是不能打人。你喜欢妈妈打你吗?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因为自己打人,妈妈不高兴,打人是不对的。让孩子的这种行为逐渐改正。
4、如果孩子仍不听从,就要采取惩罚的手段。例如,不允许他去他喜爱的一次游玩或不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明确地告诉他,就是因为打人,妈妈才这样做的。告诉他,如果他一个星期不打人,就带他出去玩。你可以为他在日历上画好记号,这样他就知道因为这种行为受到惩罚,促使他以后约束自己不再犯这个错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