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宋书·陶渊明传》《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专题阅读及答案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与子书以言其志:“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注:栗里:地方名。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B.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C.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D.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柳先生传》是陶潜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B. “箪瓢”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和“瓢”分别是装饭和装水的容器。
C. “束带”在古代指整饰衣冠系上腰带,文中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
示庄重。
D. “长吏”,指年纪比较大的官吏。古代的“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潜自幼志趣高雅,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 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 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
D. 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陶潜却不予理会。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让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他。
11.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参考答案】
8. C“书”是“好”的宾语,与前文中间不能断,其后断,排除AB; “闲静”是“爱”的宾语,其后断,“开卷”是“有得”的主语,“开卷之前断”,排除D;
划线句子意思是:(陶潜)从幼年起就喜爱读书,只喜欢清静寡欲,读书有所获得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曾经说在五六月间,高卧在北窗之下,碰到清风突然扑面吹来,说自己像羲皇。
9. D“‘长吏’,指年纪比较大官吏”错误。“长吏”应该是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而非指的年纪比较大。
10. C“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兮辞》”理解错误。原文“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可知,“著作佐郎”是陶潜写《归园田居》后的事,且未就职。
11. (1)孩子很多,家里没有余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物资),(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 (2)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1)“幼稚”:指小孩;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名词,生活;“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2)“寻”:不久;“丧于武昌”: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武昌丧”;“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参考译文: (一)
陶潜字渊明,也有人说渊明字元亮,他是寻阳柴桑人。(陶潜)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 陶潜少年时心怀高尚的志趣,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说: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陶潜性子)悠闲沉静,很少讲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呼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家里四壁空空,不能挡风遮阳,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和装水的容器经常空着,可他还是安然自得。曾经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Fp4.html